近年来,直播带货凭借实时互动与直观展示的优势,成为驱动消费升级的新动力,它削减中间环节,搭建起消费者与生产商的沟通桥梁,降低了交易成本,加速了商品信息流通,为市场注入活力。然而,行业井喷式增长的同时,虚假宣传、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不文明带货等乱象频发。 福建省消委会通过系统梳理、深入分析全省消费投诉数据与案例后,发现直播带货投诉呈现明显增长态势,其涉及的商品与服务范围广泛,其中服装鞋帽、食品、教育培训、家居用品、珠宝首饰等领域的投诉举报较为集中,为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福建省消委会提醒消费者,直播购物别冲动,四大问题要关注。 一、关注质量问题陷阱 质量问题在直播带货投诉中居于核心地位。部分商家存在产品与直播间宣传不符、材质造假、虚假宣传、售卖假冒伪劣、“三无”产品、以次充好等行为。消费者收到商品后,发现商品存在质量问题,常面临商家推卸责任、平台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导致维权困难。因此,提醒消费者在购买前要仔细查看商品详情、评价等信息,尽量选择信誉良好的商家和品牌。收到商品后,要及时验货,发现问题,应立即保留好相关证据,如商品照片、聊天记录、交易记录等,以便后续维权。 二、关注售后服务保障 售后服务不到位也是直播带货的投诉热点。消费者常遇到商家承诺的售后服务未兑现、延迟发货或拒不发货、退换货流程繁琐、运费纠纷等问题。提醒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前,要与商家明确售后服务的具体内容,包括退换货政策、保修期限、运费承担等。同时,了解平台的售后规则和流程,以便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解决。 三、抵制不正当竞争行为 不正当竞争问题主要集中在虚假宣传、欺诈行为、商品与宣传不符、刷单、伪造好评等方面。商家通过虚构交易、编造用户评价等方式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基于错误信息做出购买决策。提醒消费者要提高辨别能力,不轻易相信过度的宣传和夸大的好评。对于一些价格异常低廉、宣传效果过于神奇的商品,要保持警惕,避免陷入消费陷阱。如果发现商家存在不正当竞争行为,可以向平台或相关部门举报。 四、关注合同履行情况 部分经营者拒不履行合同约定,利用虚假信息诱导消费者签约。在履约过程中,商家未按合同约定提供商品或服务、不履行售后承诺、退款难等。提醒消费者在与商家签订合同或达成购买意向时,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对于模糊不清或不利于自己的条款,要及时与商家沟通协商修改。在交易过程中,要保留好合同、聊天记录、转账记录等证据,以便在发生纠纷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福建省消委会指出,直播带货虽然给生活带来便捷,但也存在诸多风险。在享受直播购物乐趣的同时,要保持理性和警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遇到消费纠纷时,要及时与商家协商解决,协商无果,要及时向平台投诉或向相关监管部门、消委会投诉,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福建省消委会呼吁,直播带货商家要坚守依法依规诚信经营底线,严格把控商品和服务质量;电商平台应加强监管力度,完善审核机制,畅通投诉渠道,对违规商家和主播及时进行惩处;直播行业协会要发挥引导作用,制定行业规范和标准,推动直播带货行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共同为消费者营造一个安全、放心、公平的消费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