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9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场)。今天邀请到:省委改革办副主任、室务会议成员林朝阳先生,省委政法委副书记严峻先生,省商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德培先生,省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石家泉先生,泉州市委常委、秘书长周小华先生,南平市委副书记、统战部部长张朝阳先生,宁德市委副书记练欣先生,他们将向大家介绍福建省“十四五”期间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首先,省委改革办副主任、室务会议成员林朝阳先生介绍了有关情况。 福建是改革开放先行省份,福建人素有“敢为人先、爱拼会赢”的开拓创新精神。回顾福建的改革开放史,就是一部“弱鸟先飞”的奋进史,是“敢拼会赢”的实践史。改革开放以来,面对“闽道更比蜀道难”的自然禀赋局限,福建人以“敢为天下先”的锐气、“滴水穿石”的韧性和“谋事创业”的智慧,把福建建设成为经济蓬勃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对外交往密切的有福之地。可以说,改革的基因已经深深融入福建人的血脉中、镌刻在福建人的骨子里。 五年来,福建省聚焦重点领域求突破,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更凸显。紧扣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从体制机制上推动解决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增强发展新动能,争创发展新优势。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国有企业核心功能、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强;完善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的体制机制,部署开展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综合改革,推动制定《福建省民营经济促进条例》,加快打造一流经营主体、一流政务服务、一流发展环境,民营经济发展的机制更活、生态更优、动力更足。 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组建省委科技委,出台“福建科创20条”等政策举措,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深入推进国家创新型试点省份和福厦泉自创区建设,创新之火“燎原八闽”。持续开展数字中国建设综合试点,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加速推进“智改数转”,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体制机制加快建立。深化营商环境创新改革,编制实施福建省首份营商环境建设规划,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促进公平竞争条例、营商环境创新改革行动计划等法规政策,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无证明省份建设”等改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评估蝉联全国第一,营商环境总体满意率连续4年超85%,努力让福建成为近悦远来的营商沃土。 健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接续念好新时代“山海经”,做深做实新时代山海协作,深入推进福州都市圈、厦漳泉都市圈和闽东北、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建设,福厦“一小时生活圈”、厦漳泉“半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以县域为重点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9个城乡融合试点和10个城镇化潜力地区试点扎实推进,2024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1.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8个百分点。 五年来,福建省站位全国大局勇争先,特色优势改革的“金字招牌”更响亮。坚决扛起党中央赋予福建的重大使命任务,部署开展“一市一试点、一县一特色”专项改革,以点带面推动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蔚然成风,更好发挥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既为福建发展增添活力和动力,也为全国改革探索路子和经验。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累计争取35家中央和国家部委、金融机构制定实施33份配套政策文件,省级层面推出4批62条促进闽台融合政策措施,新设台企户数、实际利用台资规模连续三年位居大陆前列。同时,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取得一批首创性融合成果。 “清新福建”绿色名片更加亮丽,接续推进生态省建设,加强闽江、九龙江等综合治理,水、大气等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领先,森林覆盖率连续46年全国第一,武夷山国家公园列入首批国家公园,闽江河口湿地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和世界自然遗产预备清单,“长汀经验”入选世界生态修复典型案例,湄洲岛“零碳岛屿”案例亮相联合国气候大会。具有福建特点的改革深化拓展,三明医改经验持续在全国推广,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效果评价连续10年位居全国前列,三明市获批全国唯一深化医改经验推广基地;福建被列为全国3个深化林改先行区之一,连续3年在全国林长制督查考核中获评“优秀”等次;科技特派员创业和技术服务实现乡镇和一二三产业全覆盖,福建牵头制定的科技特派员国家标准发布实施。 五年来,福建省践行造福人民政绩观,民生领域改革的幸福成色更充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部署开展优先抓好民生领域改革专项行动,推动实施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增收、生态环境、社会治理等8个领域37项重点改革项目,努力将群众“盼的事”变成改革“干的事”,奋力创造高品质生活幸福地。 深化社会事业改革,健全民生投入保障机制,每年全省财政支出七成以上投向民生领域。健全经济发展与收入增长联动机制,实施“四大群体”增收计划,2024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857元、位居全国第7位。推进公共服务更加公平、均衡、普惠、可及,教育主要指标稳中有升,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完善,人均预期寿命预计达到79.5岁,“福见康养”、福州“集团化办学”等改革典型不断涌现。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健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机制,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深入实施“闽人智慧”传播计划,打造“三泰书香”“四溪争流”等群众文化品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创新提升治理效能,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全面推广“近邻党建”模式,开展“点题整治”“小切口立法”,打造“为闽协商、为民服务”特色品牌,基层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功能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率持续保持98%以上,所有设区市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如今的福建,人民生活“高品质”迈出坚实步伐,老百姓日子越过越红火,幸福指数不断增强。 五年来,福建省坚决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部署推进新时代廉洁福建建设,完善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工作机制,为改革发展稳定营造了良好政治生态。福建的改革开放史,印证了这样一句话:“弱鸟”凭远见起飞,“敢赢”靠创新领航。可以说,福建今天的发展和成绩得益于改革开放,未来的前途和希望也在于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 下一步,福建省将扭住目标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紧扣“奋勇争先、再上台阶”,坚持守正创新,坚持用科学方法指导和推进改革,努力在新征程改革实践中争优争先争效,奋力争创改革开放引领地、争当全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排头兵,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张轩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