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背景 2020年6月,郑先生投保国寿福终身寿险(庆典版),基本保额7万元,年交保费2677元,缴费期19年,保单持续有效。2025年3月,郑先生通过金融监管局投诉,称投保时业务员承诺“生病住院都能理赔、缴费期满可退本金”,现发现与实际条款不符,要求全额退还已交保费,同时对正常退保的损失表示不满。 经保险公司核查,郑先生在沟通中透露,其投诉行为是通过“抖音代理退保”机构操作,并已向该机构支付相关费用。保险公司与业务员黄女士核实后确认:投保时已详细讲解保险责任、责任免除、保险期间及解约损失等核心内容;投保单签名、新单回访均为郑先生本人完成,投保单载明业务员与实际一致,不存在销售误导行为。最终,因郑先生诉求超出合同约定、缺乏法律依据,且存在受黑产教唆恶意投诉的情况,保险公司无法满足其全额退保要求。 二、风险提示 1. “代理退保”并非“维权”,暗藏多重风险:所谓“代理退保”机构通常以“全额退保”“挽回损失”为噱头,收取高额服务费(多为保费的20%-50%),实际操作中可能教唆消费者伪造证据、捏造销售误导事实,甚至泄露个人信息(如身份证、银行卡、保单等),导致消费者面临法律风险(如涉嫌保险诈骗)、财产损失(如服务费无法追回、保单失效后失去保障)。 2. 保险责任需看清,切勿轻信口头承诺:投保时应仔细阅读保险条款,重点关注“保险责任”(如寿险仅保障身故/全残,并非“生病住院都能赔”)、“责任免除”“缴费期与保险期”“退保规则”(中途退保会按现金价值计算,可能产生较大损失),切勿仅凭业务员口头承诺投保;同时,需亲自完成投保签名、电话回访,确保自身权益不受损。 3. 合法维权有渠道,拒绝黑产干预:若对保险产品或销售过程有异议,应通过正规渠道维权,如直接与保险公司协商、向银保监部门(而非通过第三方机构)提交合规投诉材料、通过法律诉讼解决等。切勿轻信网络平台上的“代理退保”广告,避免陷入黑产陷阱,导致“维权不成反受损”。 三、案例启示 消费者在购买保险时,应树立“理性投保、合规维权”意识,充分了解产品信息,避免因误解或轻信口头承诺引发纠纷;面对退保需求时,需客观评估退保损失及自身保障需求,通过保险公司官方渠道办理,切勿寻求“代理退保”机构帮助。同时,监管部门应加强保险知识普及,打击“代理退保”黑产,维护保险市场正常秩序与消费者合法权益。 (中国人寿寿险福安市支公司 阮小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