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行福州鼓楼支行“青年驿站”迎来揭牌一周年。该驿站由共青团福建省委与工行福州鼓楼支行联合打造,一年来始终扎根区域、贴近青年,以温馨的环境和多元的资源,成为广大青年的“歇脚地”和“成长港”。该驿站全面融入工行“五化转型”——智能化风控、现代化布局、数字化动能、多元化结构、生态化基础,精准发力“五篇大文章”,让金融服务青年的“最后一公里”更有温度、更具活力。 一、现代化布局:拓展服务场景,让青年服务更“接地气” 作为工行“现代化布局”的生动实践,该行“青年驿站”打破传统银行网点的物理边界,将金融服务嵌入青年日常活动的高频场景。该行驿站充分利用营业大厅空间,整合法治宣传角、图书阅览区、青少年服务平台等开放资源,让青年在办理业务、午间休息之余,可随时休憩、阅读和交流。中高考期间,驿站特别设立“爱心助考站”,开辟休息专区,提供饮用水、文具、防暑物资及准考证打印、考点查询等便民服务,让金融网点成为陪伴青少年成长的温馨驿站。这种“金融+服务”的融合模式,既提升了物理空间效能,也让年轻人真切感受到“工行服务,就在身边”。 二、数字化动能:提升服务效率,助力青年“轻松触达” 依托“数字化动能”,该行“青年驿站”不断优化服务体验,更精准对接青年群体需求。年轻人可通过线上小程序预约金融知识讲座、职业技能培训,在手机银行领取反诈指南、征信知识电子手册;驿站内的数字互动大屏实时推送金融热点与创业政策,支持触控交互,让知识获取变得更直观、有趣。该行驿站还定期举办“数字金融体验周”活动,现场演示AI信贷评估等数字工具,帮助青年在沉浸体验中提升金融素养。这一“线上预约—线下体验—数据反馈”闭环模式,不仅提高了服务效率,也通过数据分析持续捕捉青年创业融资、防诈教育等需求,为优化服务策略提供支撑,打造了数字金融赋能青年的典范场景。 三、多元化结构:延伸服务边界,陪伴青年“全面成 围绕“多元化结构”转型,该行驿站突破传统金融服务范畴,构建“金融+公益+成长”三位一体的服务生态。除提供基础便民服务外,该行驿站还引入企业HR、金融专家等资源,开展简历门诊、消保沙龙等实用活动;在中秋等传统节日,组织非遗剪纸、手工糕点制作等文化体验,增强青年的文化认同与社群归属。这些举措既满足青年休息、阅读等日常需求,也回应其求职、创业、消费权益保护等发展需求,彰显了工行从传统业务提供者向“综合成长伙伴”的转型,为普惠金融、科技金融服务青年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智能化风控:筑牢安全防线,成为青年“金融卫士” “青年驿站”将“智能化风控”理念融入日常服务,助力提升青年金融风险防范能力。驿站定期开设智能风控体验课程,指导青年识别诈骗链接,将专业风控知识转化为实用自保技能。同时创新开展“反诈情景模拟”活动,通过角色扮演还原刷单诈骗、虚假投资等典型场景,提升青年对智能风控工具的实际应用能力。这种“防教结合”的风控普及,在增强青年安全意识的同时,也延伸了工行风控服务的覆盖层面,为数字金融、普惠金融的稳健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五、生态化基础:汇聚多方力量,共建青年“服务共同体” 作为“生态化基础”建设的重要一环,该行驿站积极联合团省委、社区、企业及公益组织,构建“政府—金融—社会”多方协同的青年服务新生态。通过展示绿色信贷案例,引导青年关注低碳发展;对接养老机构,帮助年轻人提早规划养老;携手科技企业讲述融资故事,增强青年对科技金融的直观认知。此外,该行驿站推出“青年成长伙伴计划”,邀请企业家、社区工作者担任志愿导师,提供一对一成长辅导。这一开放协同的模式,使驿站从“工行的驿站”真正成长为“社会的驿站”,在绿色金融、养老金融、科技金融等重点领域形成服务合力。 一年来,工行福州鼓楼支行“青年驿站”累计服务青年超千人次,已成为本地青年认可、有温度、有内容的成长平台。未来,工行福州鼓楼支行将继续深化“五化转型”,在“五篇大文章”中拓展服务深度与广度,以更贴心、更常态化的服务,为青年绘就“休憩有港湾、成长有支撑、未来有方向”的青春图景。(郭子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