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消费网

以案说险:警惕非法金融中介,守护财产安全

来源:福建新消费     发布时间:2025-09-13 09:53:23

在金融市场日益繁荣的今天,各类金融产品和服务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多保障和选择。然而,随着市场的发展,一些不法分子也盯上了这块“蛋糕”,非法金融中介的身影逐渐浮现,他们的存在不仅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也给广大消费者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和损失。中国人寿作为金融行业的重要一员,始终致力于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在此通过真实案例,为大家揭示非法金融中介的常见套路和危害,希望能帮助消费者提高警惕,远离非法金融中介的侵害。

案例回顾

客户王先生多年前在保险公司购买了一份长期重疾险,每年按时缴纳保费。随着时间的推移,王先生家庭经济状况发生了一些变化,保费支出成为了一种额外的经济压力。偶然间,他在网上看到一则“专业代理退保,全额退款不是梦”的广告,广告中声称有专业团队,熟悉各大保险公司流程,能帮助客户无条件全额退保。王先生心动不已,便按照广告上的联系方式与对方取得了联系。

对方自称是专业的金融服务机构,在了解王先生的保单情况后,信誓旦旦地表示退保毫无问题,但需要王先生先支付一笔高额的手续费,承诺退保成功后再退还。王先生虽然有些犹豫,但想着能全额退保,最终还是按照对方要求,提供了身份证、保单、银行卡等重要信息,并支付了手续费。

   然而,接下来的事情却让王先生陷入了困境。一段时间后,王先生不仅没有收到退保的款项,还发现自己的银行卡被莫名扣款,同时不断接到各种陌生的推销电话和短信。他意识到自己可能被骗了,赶忙联系之前的“代理退保”机构,却发现对方电话已无法接通,微信也被拉黑。王先生心急如焚,无奈之下只能向保险公司客服求助,并向公安机关报案。

案例分析

在这个案例中,非法金融中介主要通过以下手段实施诈骗:

1.虚假承诺诱导:以“全额退保”为诱饵,利用消费者对保险条款的不熟悉以及经济压力下急于退保的心理,吸引消费者上钩。事实上,保险合同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契约,退保通常会根据合同约定扣除一定费用,所谓的“无条件全额退保”是不符合正常保险规则的虚假承诺。

2.骗取个人信息:在“代理退保”过程中,要求王先生提供大量个人敏感信息。这些信息一旦落入不法分子手中,便可能被用于非法用途,如恶意退保、冒名贷款、出售个人信息获利等,给消费者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王先生银行卡被莫名扣款以及遭受骚扰电话,极有可能是个人信息泄露所致。

3.骗取高额手续费:在未提供任何实质服务之前,就要求王先生支付高额手续费。一旦收到费用,便消失得无影无踪,让消费者不仅无法实现退保目的,还损失了一笔钱财。

(中国人寿寿险周宁县支公司 钟雯雯)


责任编辑:沙鹏成
首页 | 版权声明 |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公共服务 | 衣食住行 | 日常消费 | 图片 | 视频 | 区域

Copyright © 2020-2029 福建新消费 福建消费网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福建联合信实律师事务所 邱兴亮律师
闽ICP备20009188号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10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