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介绍: 2017年3月27日,王女士为自己投保了一份防癌疾病保险,至今已持续缴费9年。2024年,王女士因未及时缴纳保费,导致保单于2024年5月28日失效。2024年8月31日,王女士通过保险公司APP办理了保单复效手续,重新恢复了保险保障。2025年6月11日,王女士在福建省立医院被确诊为甲状腺乳头状癌,随即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经核查,国寿防癌疾病保险观察期为1年,而王女士的出险时间(2025年6月11日)距离复效日期(2024年8月31日)未满1年,仍处于观察期内。根据合同约定,我司无法承担重疾理赔责任,最终按条款仅退还了王女士已缴纳的保费。 风险剖析: 1.保单失效的隐患:保险合同的持续有效以按时缴纳保费为前提,若未在宽限期内缴费,保单会进入失效状态,期间发生保险事故将无法获得理赔。王女士因未及时缴费导致保单失效,虽后续办理了复效,但已埋下风险伏笔。 2.复效后观察期的关键作用:长期健康险(如防癌险)通常设有观察期(又称“等待期”),目的是防范逆选择风险。保单复效后,保险公司会重新计算观察期(本案为1年),观察期内发生保险事故,保险公司不承担赔付责任(合同另有约定除外)。王女士复效后未满1年出险,恰好触发了这一条款限制。 3.消费者的认知误区:部分消费者认为“保单复效后立即恢复全部保障”,忽视了复效后观察期的约定,导致在风险来临时无法获得预期赔付,保障需求落空。 风险提示与防范建议: 1.按时缴纳保费,避免保单失效:养成按时缴费的习惯,可通过设置自动扣款、关注保险公司缴费提醒等方式,确保在宽限期(通常为60天)内完成缴费,防止保单失效。 2.了解复效规则,重视观察期:若保单不幸失效,办理复效前需仔细阅读条款,明确复效后观察期的时长,合理评估复效后的保障生效时间,避免在观察期内面临风险缺口。 3. 定期检视保单状态:建议每年核对保单缴费记录、保障期限等信息,通过保险公司官方渠道(APP、客服、网点)及时了解保单状态,发现问题尽早处理,确保保障持续有效。 保险的核心是“未雨绸缪”,只有充分了解合同条款、遵守投保与续保规则,才能在风险来临时真正发挥保险的保障作用。 (中国人寿寿险福鼎市支公司 潘珊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