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消费网

风险提示:警惕代理退保陷阱 别让“维权”变“踩坑”

来源:福建新消费     发布时间:2025-09-17 18:19:05

近年来,“代理退保”骗局层出不穷,不少消费者以为遇到“救星”,最终却陷入保费要不回、保障失效、个人信息还泄露的困境。下面通过真实案例,拆解“代理退保”的套路与风险,帮助消费者守住金融权益。

案例:退保不成反亏,“维权”变“踩坑”

王女士5年前买了一份重疾险,每年缴费5600元。今年初,她在网上看到代理退保广告,对方向王女士承诺:“你的保单是业务员误导购买,符合全额退保条件,只需提供身份证、保单和银行卡,我们帮你操作,成功后收20%手续费”。王女士心动不已,按要求提交了所有个人信息,并签署了“委托代理协议”。随后,“代理退保人员”让她向保险公司投诉,教她编造“销售人员承诺住院就报、大病就赔”等虚假理由。然而,保险公司核查后发现投诉不实,拒绝全额退保。王女士想找“代理退保人员”要说法,却发现对方已失联,更糟的是,她的保单因申请退保失去保障。

风险拆解:代理退保看似帮消费者维权,实则暗藏三大陷阱:

一、虚假承诺:声称能够100%全额退保,靠编造虚假投诉理由施压保险公司,成功率极低,失败后便玩失踪。

二、泄露信息:要求消费者提供身份证、银行卡、保单等敏感信息,可能被用于借贷、诈骗等违法活动,造成财产损失。

三、失去保障:申请退保期间保单失去保障,若此时发生疾病、意外等风险,消费者将无法获得理赔。

远离代理退保,正确维权这样做:

一、拒绝第三方代理:凡是要求先交定金、编造虚假理由投诉的,都是骗局,切勿相信网络、短信、街头广告中的代理退保服务。

二、自行核实保单:若对保单有疑问,先查看保险合同中的现金价值表及退保条款,或直接拨打保险公司官方客服电话或临柜了解保单情况,避免被误导。

三、合法渠道维权:若确实存在业务员误导销售、虚假宣传等情况,可通过正规途径维权。

代理退保不是维权捷径,而是吞噬权益的“陷阱”。金融消费中,切勿轻信“天上掉馅饼”的承诺,遇到问题通过官方渠道核实、维权,才能真正守住 “钱袋子”,保障自身权益。

(中国人寿寿险宁德分公司 曾巧燕)


责任编辑:沙鹏成
首页 | 版权声明 |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公共服务 | 衣食住行 | 日常消费 | 图片 | 视频 | 区域

Copyright © 2020-2029 福建新消费 福建消费网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福建联合信实律师事务所 邱兴亮律师
闽ICP备20009188号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10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