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 2023年,漳州市龙海区客户李先生为自己投保中国人寿终身寿险,每年缴费1.8万元。2024年6月,李先生因生意亏损未能按时缴纳续期保费,且未留意保险公司的短信提醒,超过60天宽限期后保单失效。2025年1月,李先生查出胃癌,想申请理赔时才发现保单已失效。他随即申请复效并补交所欠保费及利息,但保险公司核保发现其患病情况不符合承保条件,拒绝复效,仅退还保单现金价值8000元。李先生不仅失去保障,还损失了近2.8万元保费。 案例分析: 本案是保单失效引发的典型纠纷,核心在于消费者对续保规则认知不足。根据《保险法》第三十七条,保费逾期未缴超过宽限期,保单效力中止,期间发生保险事故保险公司不承担责任。本案例中,客户李先生未重视缴费提醒,错失宽限期缴费机会,导致保单失效。更关键的是,保单失效后复效需重新核保,若被保险人健康状况发生变化,可能被拒保。此类情况中,消费者既承担了保费损失,又在最需要保障时失去风险兜底,凸显续保管理的重要性。 风险提示: 中国人寿温馨提醒广大消费者: 一是规划缴费能力。消费者投保前评估长期缴费能力,选择与收入匹配的保费金额,避免因经济波动断缴。 二是关注缴费提醒。消费者应预留常用手机号和邮箱,及时接收保险公司缴费通知,设置手机日历提醒缴费日期。 三是用好宽限期权益。若暂时无法缴费,消费者可在宽限期内补足保费,保障仍持续有效,宽限期内出险可正常理赔。 四是灵活应对断缴。预计无法缴费时,消费者应提前联系保险公司,咨询减额交清、保单贷款等方案,避免保单失效。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龙海区支公司 吴佳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