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消费网

秀屿国寿以案说险:医保卡外借,保险保障恐失效

来源:福建新消费     发布时间:2025-09-29 08:02:56

【案例背景】

徐先生2020年投保重疾险,2023年确诊甲状腺癌理赔时,保险公司查到其2019年医保有“糖尿病”就诊记录(投保未告知),初步拒赔。徐先生称是医保卡借亲戚使用,本人无病史,最终经多方核实保住保单,但耗时耗力,凸显医保卡外借的致命风险。

【案例分析】

1.法律与社保风险:医保卡仅限本人使用,外借属骗取社保待遇行为。依据《社会保险法》第八十八条,轻则被责令退回资金、处2-5倍罚款,重则追究刑事责任,还可能暂停社保待遇。

2.商保投保理赔坑:保险公司核保、理赔时,默认医保卡记录为投保人本人病史。若有高血压、糖尿病等记录,会直接认定“未如实告知”,导致加费、除外责任,甚至拒保、拒赔;即便像徐先生最终获赔,也需反复举证自证清白,成本极高。

3.“两年不可抗辩”误区:不少人以为保单满2年必赔,但该条款不适用故意隐瞒或欺诈。若外借留下癌症、尿毒症等影响承保的重疾记录,保险公司仍可合法拒赔。

【风险提示】

1.坚决不外借。妥善保管医保卡及密码,哪怕亲友求助也不转借,避免非本人记录“算在自己头上”。

分清“家庭共济”:官方渠道(如“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的家庭共济,仅允许家人用你的医保余额,就医仍需刷患者本人医保卡,和直接外借完全不同。

2.投保前自查。购险前通过医保局官网/APP查消费记录,有不明记录或曾外借,务必主动告知保险公司,补充体检报告等证明,别因隐瞒留隐患。

结论:医保卡外借看似“帮小忙”,实则踩法律红线、堵保障后路。守护好这张卡,就是守住你和家人的健康保障底线,切勿因小失大。(秀屿国寿 崔响)


责任编辑:沙鹏成
首页 | 版权声明 |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公共服务 | 衣食住行 | 日常消费 | 图片 | 视频 | 区域

Copyright © 2020-2029 福建新消费 福建消费网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福建联合信实律师事务所 邱兴亮律师
闽ICP备20009188号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10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