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幕降临,千亩火龙果基地星光璀璨,映照着累累硕果。在这片"星光秘境"中,厦门市翔安区市场监管局的工作人员穿梭于田间地头和美食展区,用专业服务与智慧监管,守护着这场秋日盛宴的每一份甜蜜。 今年10月25日-26日、11月1日-2日,翔安区大宅社区迎来第六届火龙果文化旅游节。这场以"庆丰收·颂两岸"为主题的节庆活动首次推出"十二道村味"流水席,并创新推出首届海峡两岸戏曲文化交流活动,形成了"特色餐饮+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新模式。翔安区市场监管局对首次亮相的"十二道村味"流水席实行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每道菜品都按规定进行48小时留样保存。工作人员全程监督,既守护传统风味,又确保创新安全。 
 为确保火龙果节期间游客体验安全放心,翔安区市场监管局织密织牢"安全保障网"。活动期间,执法人员在活动现场轮回巡查,对各餐饮摊位的计量器具进行精准校验,守护交易公平;并安排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车现场驻守,对火龙果及其制品进行快速抽样检测。同时,处理现场消费咨询问题,让游客的问题在第一时间得到响应和解决。这套"巡查+快检+监管"的全方位保障体系,让市场监管的"蓝色身影"成为节日里最令人安心的风景。 
 大宅社区的火龙果产业,在翔安区市场监管局的"陪伴式服务"下,实现了从单一鲜果销售到餐饮产业链的创新发展。针对火龙果的季节性销售特点,翔安区市场监管局深入调研,指导农户开发出火龙果面、火龙果花干、火龙果烘干片等十余种零添加衍生食品。这些产品由本地农户采用传统工艺制作,既保留了火龙果的天然营养成分,又丰富了餐饮产品体系,备受食客青睐。目前,火龙果种植面积达1400余亩,是福建省最大的连片种植基地,年产值约4500多万元,每年创造近1000万元综合收益。 大宅火龙果产业的蓬勃发展,是翔安区市场监管局服务民生,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接下来,翔安区市场监管局将进一步延伸服务链条,重点帮扶大宅火龙果相关文创产品的开发与推广,指导申请专利保护,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未来,翔安区市场监管局将继续深化品牌战略,推动更多特色农产品融入品牌体系,以品牌力量赋能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通讯员:黄夏菁)  |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106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