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消费网

厦门集美靶向整治农村“三小”副食品店

来源:福建新消费     发布时间:2025-11-11 11:35:59

农村小超市、小食杂店、小便利店作为服务群众日常生活的“毛细血管”,是食品安全保障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假冒伪劣食品容易藏身的薄弱环节。针对个别农村“三小”副食品店经营者文化水平有限、索证索票意识不强、安全隐患排查能力不足等问题,厦门市集美区市场监管局坚持靶向整治,把专业的监管要求转化为通俗易懂、便于操作的行动指南,实现了监管效能和经营规范水平的双提升。

该局精心编制《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行动推进图》,将复杂的流通环节监管要求,梳理为易懂易执行的“四查七看”检查要点:“四查”即查校园周边、查农贸市场摊位及周边、查偏远农村区域、查投诉举报线索涉及的“三小”副食品店;“七看”包括看资质证照、看包装外观、看来源票据、看禁售食品与摆放规范、看专区和标签、看虚假宣传、看人员健康证。

监管人员将每次上门检查都视为一次“现场教学”,依据“七看”内容,通过实物对比、案例讲解、方言沟通等方式,把“纸上要求”变为通俗易懂的“实操技能”,帮助经营者逐步掌握日常自查要点,学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自我排查消除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实现从被动整改到主动管理的转变。截至目前,我局已“现场教学”副食品店102家次。“以前总觉得进货时看看保质期就行,现在跟着学了几次,也知道日常该怎么规范了。”某食杂店的林老板笑道。从“一头雾水”到“心中有数”,教学式监管正悄然提升农村食品经营主体的内生规范能力。

除此之外,该局以点带链、由店溯商,将“三小”副食品店作为追溯和规范上游供货渠道的重要抓手,构建“检查—追溯—整改—反馈”闭环机制。一旦在终端发现问题食品,立即凭票溯源至供货商,同步完善辖区供货主体档案,实施源头核查和联动整治。同时引导经营者,主动对供货商“挑毛病”“提要求”,及时反馈票据不规范、标签不清等问题,推动形成“终端反馈、源头整改、渠道共治”的良性循环。(通讯员:陈露琼 谢雅萌)

责任编辑:沙鹏成
首页 | 版权声明 |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公共服务 | 衣食住行 | 日常消费 | 图片 | 视频 | 区域

Copyright © 2020-2029 福建新消费 福建消费网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福建联合信实律师事务所 邱兴亮律师
闽ICP备20009188号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10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