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保障部第二批企业年金管理资格申请审查工作今天起正式开闸,国寿、平安、泰康等多家保险公司都向劳动保障部上交了资格申请,保险公司摩拳擦掌欲争夺千亿企业年金市场。
企业年金市场诱人 由于进入我国企业年金市场需要准入证,保险公司对于劳动保障部的二次选秀尤为重视。 昨天,我国寿险老大中国人寿相关人士向记者透露,从上周末起,公司就在为申请第二批企业年金管理资格加班加点。“我们公司将在19号把材料递交到劳动保障部。” 中国人寿养老保险公司相关人士透露,在此次受理中,中国人寿将申请法人受托资格,同时,还向劳动保障部申请账户管理人资格从中国人寿股份公司转移到中国人寿养老保险公司。 据悉,2005年,中国人寿在第一批企业年金管理资格选秀中,获得了劳动保障部批准的企业年金投资管理人和账户管理人资格,而最重要的受托人资格的缺失造成了其企业年金业务发展滞后。 如果能在此次申请中获得法人受托资格,中国人寿将在企业年金市场实现“三位一体”。“受托人资格是最关键的角色,受托人有权利选择账户管理人和投资管理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农村保险和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庹国柱教授告诉记者。 昨天,记者从各大保险公司了解到,目前,十多家保险公司将逐鹿企业年金市场,包括平安、长江等养老保险公司、人寿保险公司以及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在内的保险机构,都在为争夺受托人、投资管理人、账户管理三种身份,磨刀霍霍。 中国人寿养老保险公司卢万春告诉记者,根据相关要求,企业年金采用信托模式,管理中须明确受托人、托管人、投资管理人和账户管理人四种角色,旨在分散年金管理、运营的职责和风险。除了托管人必须由银行担任外,其他三个角色保险公司有资格担当。 泰康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某高层向记者透露,这次泰康养老公司将申请企业年金基金受托管理人资格,泰康资产公司将申请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人资格。此前,泰康已经获得了账户管理人资格。 众多机构参加竞争 劳动保障部透露,二次选秀拟认定的机构数量为20家左右,其中法人受托机构6家左右,账户管理人5家左右,托管人4家左右,投资管理人5家左右。 此次不再接受单一的受托人或账户管理人的申请,也就是一个机构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可申请多个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资格。因此,最后获批的机构数量大概只有10家左右。而在这批选秀申请当中,除了保险公司之外,还有各大银行、基金公司和信托机构。 “竞争激烈是肯定的,但我们有信心获得资格通过”,中国人寿和泰康人寿相关高层都信心十足地对记者表示。 事实上,企业年金市场蛋糕才是对保险公司的诱惑力所在,中国保监会预测,未来10年企业年金将以每年千亿元的速度增长,不出10年,我国的企业年金市场将达到1万亿元的资产规模。 保险企业有天然优势 “虽然银行、基金、保险公司等多个机构竞争企业年金管理资格,但是保险公司在企业年金管理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庹国柱教授告诉记者。“企业年金虽说是企业的社会保险项目,但是其运作原理都跟个人年金管理差不多,保险公司对于其运作方式、精算方式、业务管理都很在行。” 然而,对于争夺企业年金管理资格,保险公司内部人士却十分担忧,泰康养老保险公司某高层对记者表示,保险公司在申请企业年金管理资格过程中,最大的竞争对手是商业银行。也有保险公司对于劳动保障部是否会在审批过程中对商业银行有倾向性表示担忧。 不过,由于本次企业年金评定委员会引入了各个方面的专家,都是由各个机构有代表性的人物参加,因此,“会做出公正的审议”,庹国柱教授表示。 ■相关 年金规模已达910亿元 企业年金是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的第二支柱。1991年我国首次提出“国家提倡、鼓励企业实行补充养老保险”,2000年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正式更名为企业年金。 截至2006年底,我国企业年金规模达到910亿元。其中,158亿已经移交有管理资格的机构实行市场化方式管理,剩下的700余亿将在年底前实现移交,完成向市场化管理运营的转型。劳动保障部副部长刘永富4月份曾预测,今年全国企业年金新增规模预计能达到300亿至500亿元。 劳动保障部今年初提出,原社保经办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向规范的企业年金过渡工作要在今年底完成。企业年金市场经过近两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规模。来自劳动保障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我国已有2万多家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规模达910亿元,受惠员工达964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