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消费网

保险监管酝变 牌照化或成新思路

来源:经济观察报 作者:陈哲 欧阳晓红人气:448次 发布时间:2008-08-04 00:00:00    分享到:

 虽然远低于去年创下10.9%的历史最好水平,但上半年2.41%的收益率已经让保险资金走在了其他机构前面。中国保监会有关人士告诉本报,如此业绩已经相当不错,其重要贡献之一是上半年的债券收益较高,且股票“跑”得比较快。 

不过,在减少对股市的依赖的同时,保险资金仍在谋求“突围”。耐人寻味的是,非常时候,监管部门正在转变思路,尝试“牌照化”管理,以能力说话,而投资基础设施试点可能成为新监管思路的“开篇之作”。 

  这或许仅仅只是开始。知情人士认为,中小险企直投入市、公司债的推出、海外投资实施细则等后续政策,“能力建设”、“风险管控”都将成为其中最重要的关键词。 

  基建热暗涌 

  一位保监会相关人士告诉本报,“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试点管理相关政策的修订,目前正处于反复研究中,每一稿的内容变化与改动都很大,现在还未形成归纳总结性的意见。” 

  但该人士表示,推动新规则关键思路在于:厘清监管者与经营者的风险责任,加强保险公司能力建设。 

  自2006年3月,保监会发布《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试点管理办法》,同年中国人寿等四家资产管理公司获得首批试点120亿元基础设施投资项目,以及去年底,以平安牵头的保险机构以“京沪高铁股权投资计划”方式入股京沪高铁,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渐进渐近。 

  “制定此项政策是我们目前的重点工作,但尚无具体的时间表。”保监会资金运用监管部相关人士称,“诸如投资额上限、债权发行额度、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部门规模,都还没有最终确定下来。” 

  此前有媒体称,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建项目的投资上限,拟定为其上年总资产的8%,单笔投资债券发行规模则不超过20亿元。基建项目投资部门人数不得少于25人。 

  颇为巧合的是,本报获悉,太平洋资产管理公司、太平资产管理公司等几家资产管理公司,目前正在筹备某些部门的扩容和办公场所搬迁。

责任编辑:陈祺曌
首页 | 版权声明 |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公共服务 | 衣食住行 | 日常消费 | 图片 | 视频 | 区域

Copyright © 2020-2029 福建新消费 福建消费网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福建联合信实律师事务所 邱兴亮律师
闽ICP备20009188号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10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