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年金目前在国内虽然获得巨大发展,但是整个过程中所暴露出的问题不容忽视。《第一财经日报》从市场上了解到,企业在建立企业年金计划时往往选择很多管理机构,形成复杂的管理模式,之后还要协调他们之间的关系,很多签了约的企业年金计划就是由于协调成本太大、流程太繁琐,而迟迟不能启动,令企业和各方都苦不堪言。 太平养老保险公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按照监管部门的规定,一个完整的年金计划需要四方的参与,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托管人和投资管理人不能兼容;而从风险控制角度,受托人和托管人也不应兼容。对客户来说,最简单和直观的方式,就是这两个机构能够设立一个完整的年金计划,也就是目前市场上最常见的“2+2”模式,即养老保险公司做年金计划的受托人和投资管理人,银行做托管人和账户管理人。 “‘2+2’模式到底意味着什么?打个比方,企业的年金理事会或单一的法人受托,通过招标等方式,将四种角色分别由4家或更多的金融机构来分别担任,就好比一个人想拥有一辆车,却买了不同品牌甚至不同型号的汽车零部件,自己来组装汽车,难度可想而知。”上述人士称,通过整合相关管理机构的服务流程和体系,形成面向客户的整体管理模式和统一服务体系,使企业年金这个看起来复杂的事变得简单。 如果运作机构的效率不高,不仅推迟了员工享受“第二支柱”的时间,也会牵扯企业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由于“2+2”最为简单和平衡,已远远超越其他组合方式,成为目前最大的“标准企业年金计划”组合。以太平养老保险公司为例,该公司与工商银行携手打造的“智信企业年金计划”自2006年正式推出以来,已为近1200家企业提供了年金服务,是我国年金市场推出的第一个年金集合计划,也是我国第一个加入企业超过千家的年金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