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北京开幕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将审议保险法修订草案,草案拟新增“不动产投资”条款,这被业界解读为今后“保险资金可以名正言顺投资房地产”。但从业界情况来看,在保险资金可直接投资国内地产项目的政策出台之前,各大保险公司已迫不及待,纷纷通过购买自用办公楼的方式曲线进入房地产领域。 在浙江,2008年,太平人寿浙江分公司购买了杭州金融街庆春路广利大厦的近两层写字楼,投入近9000万人民币,新华人寿浙江分公司投入近5000万人民币购置了平海国际大厦的三楼和四楼。 从全国范围看,保险公司购楼的就更多了。相关数据显示,2006年保险公司自用物业的购买面积已超过20万平方米。2008年第一季度北京的写字楼整体销售数量在金融街区内有明显增加,投资者主要是保险业和银行业。其中,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以22亿元人民币购买了总面积约7.8万平方米的丰盛大厦。民生保险、太平人寿、生命人寿、中意人寿都分别在北京的金融街、CBD商业区、中关村的商圈内购买了几万平方米的物业。 据统计,很多保险公司的物业价值升值都超过50%。中国平安2007年的年报显示,公司在2007年通过平安信托转投的投资性房地产超过40亿元,较2006年的16.6亿增加144%,主要来自深圳中信广场物业投资的增加。2007年6月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与美国基金Aetos Capital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国人寿可间接帮助Aetos Capital达成地产投资的目的,从中收取佣金,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浙江某中资保险公司资产管理负责人透露,保险公司会优先在总公司所在城市、国内大中型城市购买自用物业,如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国内重点城市的资金投入比重会比较大,而其余分公司的物业购置情况则根据分公司所在区域的市场重要程度和分公司规模而定。 某保险公司浙江分公司的一位高层说,保险公司在投资和自用的商业物业上既达到了保值增值的目的,又获得了租赁所带来的稳定现金流,同时也是保险公司自身实力的证实,可获得消费者更多的信任,增加对其保险产品的信任度,这就是在资本市场大起大落的背景下,曲线进入房地产市场更能引起保险公司兴趣的原因。 但日前,保监会正在进行地毯式的保险资金投资、运用和管理排查,其中要求保险公司上报所有房地产资产状况,特别是投资性资产。保监会资金运用监管部主任孙建勇表示,不动产投资方面,尽管有保险资金进入房地产的呼声,目前大局不允许进,保险资金就不会进。 业内人士认为,保监会在投资房地产的政策上一直摇摆不定,保险法还没有修改是关键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