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衣服、鞋包等产品买到假货,你可能只会觉得吃亏上当,但如果买了假药,那可就是人命关天的大事。 药品不同于一般商品,对其假冒的定义,比一般商品更为严格。首先我们一起来看什么是假药?按照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十章第九十八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假药: 1.药品所含成份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份不符; 2.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或者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 3.变质的药品; 4.药品所标明的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 这9种情况要注意: 一、变质的 有一些软胶囊药品,由于生产、储存条件的原因,软胶囊粘连在一起,并发出异常气味,这就是药品变质。销售变质药品,相当于销售假药。 二、表明适应症或者主治功能超出规定范围的 有些非法保健品往往标称自己能够治疗很多疾病,而药品说明书的标识都是通过药监局审查的。还有一些药品在宣传推广时,肆意夸大适应症进行滥用,“以不能而示之能”,这也是按假药论处的。 三、无批准文号 药品批准文号是药品生产企业依法生产药品的合法标志,千万不要购买和使用无批准文号标注的“药品”。同时,还要分清药品和保健品。药品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保健品批准文号为”国食健字”。如果实在没有把握,可以去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官方网站进行查询。 四、所含成分不符 这是最常见的假药形式,俗称“挂羊头卖狗肉”,就是说真实成分与标识成分不同。常见的是一些中成药里非法添加西药成分,比如壮阳类添加西地那非,降糖类添加二甲双胍,降压类添加氢氯噻嗪等。这些违法添加其他成分的药物,都属于假药。 五、非药品冒充药品,或以他种药品冒充 这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形式。比如,2015年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在银杏叶专项检查时发现,当时的银杏叶口服制剂中,存在以槐角代替银杏叶的违法生产行为(二者成分类似)。这些以槐角提取物冒充银杏叶提取物的药品,就是假药。 六、含国家规定禁止使用成分的 这种假药不常见。中药方面,因为马兜铃酸含量较高,国家药监局已禁止关木通、青木香和广防己做药用,如果还有药品使用以上药材来制作,那就是假药。 西药方面,国家已经停产停用了含呋喃唑酮的复方制剂,如果私下还有同类药品销售的话,就属于销售假药。 七、未经批准擅自生产销售 主要是指企业没有拿到生产许可就擅自生产,或没有达到检验要求而擅自销售的药品。 八、被污染的 主要指生产过程中由于工艺问题而造成药品被污染。国内曾经发生过甲氨蝶呤注射液在生产过程中被污染的案例,就是按照假药论处的。 九、使用未取得批准文号的原料药生产 这种假药主要是指生产过程中使用了未达到标准的原料药所致。 假药药盒有6个“马脚” 马脚一:药名有暗示 “抗癌胶囊”、“皮癣一扫光”、“抗风湿药酒”,这些药名暗示能根治某些疾病,正规药品名称不会含有这些内容。 马脚二:文号不规范 “药卫监字000000号”、“药消准字000000号”,这样的批准文号不规范。目前药品批准文号格式为“国药准字—字母—八位数字”,字母包括H(化学药品)、Z(中药)、S(生物制品)、F(药用辅料)等。 马脚三:没有有效期 如果从药盒上找不到生产日期和有效期,也是一个“马脚”。正规药厂批号规范,有效期标注准确。如药品生产批号为20080731,三年有效期,失效期2012年7月。 马脚四:说明书混乱 药盒上会有简要的说明书,表述疾病治疗范围时,中(成)药只能说“功能主治”,化学药品制剂为“适应症”,生物制品是“作用与用途”或“接种对象”。 马脚五:标记不明确 某药品在药盒正面的右上角标有黄色的“外用药品”。正规药品标注药品分类,如处方药、非处方药(OTC)、特殊药品(外用药品、精神药品等),而且标注清晰、色彩规范。 马脚六:包装喊口号 药品包装上是不允许随意标注其他内容的。如广告性质的口号、标题;超出说明书内容以外的宣传资料等。 如果遇到有宣传以上情形的,可以怀疑为假药。药品生产地址、联系电话等的一致性、真实性也是判定真假药的一个方面。 最后专家建议,从正规渠道购买药品,不病急乱投医,不轻信网络售药,不盲目听信医疗药品广告,一旦发现制售假药者,要积极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