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消费网

加快推进普惠金融改革的福建实践

来源:福建银保监局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1-06 15:11:49    分享到:

福建宁德、龙岩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设立以来,福建银保监局紧紧围绕“六稳”“六保”工作任务,紧密结合两地区域特色、产业结构及金融服务情况,研究出台《关于宁德龙岩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十个“一批”工作任务,并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形成一批有特色、可操作、易推广的“福建模式”,努力打造普惠金融“新高地”。


打造“稳与保”的新动能


积极落实“六稳”“六保”要求,将其融入到支持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的灵魂里、列入规划中、落到行动上,不断形成“稳与保”的新动能。


“保市场主体”。通过三项行动支持小微企业:开展“首贷”专项行动,设立首贷服务中心,开立首贷服务窗口,开通首贷服务热线,推出利率优惠的“首贷宝”专属产品,低于同等条件贷款利率1.5至2个百分点,至10月末两地首贷企业1567户、金额29.92亿元。开展应急“纾困”行动,积极联动财政、货币、监管政策,联合地方财政、人行等部门共同开展“纾困贷”工作,为临时流动资金困难的中小微企业提供1%政策贴息的贷款支持,利率在2.85%-3.35%之间,并纳入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担保,取消反担保要求,两地共发放纾困贷856笔28.34亿元。开展“续贷”提升行动,推出“续贷通”“接力贷”“连连贷”等多项专属产品,并实行“名单制”管理,提前做好续贷衔接,确保“无缝对接”,减轻企业还款负担。1-10月,宁德、龙岩两地无还本续贷金额占比分别达26.50%、39.11%。


“保居民就业”。设立创业就业服务中心:联合人社、财政、地方金融监管部门推动设立创业就业金融服务中心,通过落实创业扶持政策、构建促进创业机制、推广创业信贷产品、建立创业辅导队伍、提供就业岗位信息,促进创业就业。至10月末,已设立46家创业就业金融服务中心,覆盖两地各县区。扩大创业贷款补助范围:积极对接省财政厅的贷款贴息政策,推动将新增个人及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的最高贷款额度分别由15万元和300万元提高到30万元和500万元,额度高于全国水平,扩大了补助范围。截至10月末,两地共为1083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89亿元。


“保基本民生”。将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认真研究建立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机制,形成针对相对贫困人口的中长期帮扶方案。推动宁德、龙岩多家农合机构创新推出“防贫贷”产品,为致贫风险边缘人口、已脱贫不稳定贫困户提供LPR优惠贷款支持;推动太保财险在屏南推出“防贫保”综合保险产品,由地方财政全额出资购买,相对贫困人口可获得最高6万元的医疗费用补偿以及年人均纯收入低于预警线8080元差额部分50%的补偿,共覆盖全县3%的人口,为5000多人提供风险保障,避免致贫风险。


“保基层运转”。深化医保、警保合作,推进在三级公立医院全面设立医保服务站,乡镇加快覆盖“警保联动”车驾管服务站和交通安全劝导站,车驾管服务类项目更多下放到县(市)保险机构窗口办理,促进提升基层运转效率。目前,两地已设立32家医保服务站,组建车驾管服务站、交通安全劝导站170个。


“保粮食安全”。坚持“一特色农业产业一保险信贷产品”,助力农产品生产,保粮食安全。推动龙岩创新开发“飞鸡卡”“福芋贷”“白鸭贷”“百香果兴农贷”“菇贷通”等信贷产品共21个,涉及17个特色农业产品,贷款余额5.28亿元;推动创新连城白鸭养殖保险、通贤乌兔养殖保险、河田鸡养殖保险、槐猪养殖保险等18个保险产品,涉及16个特色农业产品,共承保6113件、保额148.21亿元。同时,强化“银保合力”,推动“信贷+保险”合作模式落地,推动龙岩创新“生猪养殖流水贷+商业性保险”产品,依据生猪养殖户在一定时期内经营活动产生账户交易流水为依据进行授信,并由保险公司提供保险保障,有效解决生猪养殖户担保难的问题。


植入“红与绿”的主基因


两地是苏区老区,红色文化浓厚,又靠山面海,绿色产业发达,红色基因明显。在两地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注重打造区域特色,提供专业金融支持。


植入“红色”基因。用好红色资源,将红色文化嵌入普惠金融发展理念,打造“红古田”普惠金融教育实践园地,创新“党员先锋贷”红色产品,建立“萤火虫”党员服务队伍,支持红色旅游产业发展,为革命精神在实验区普惠领域传承“描上厚重的一笔”。至10月末,两地“党员先锋贷”共2.31亿元,红色旅游贷款共33.72亿元。


植入“绿色”基因。龙岩组织构建森林命运共同体,出台《关于完善林业投融资体系 构建森林命运共同体实施方案》,打造“评估、收储、担保、保险、流转、贷款”六位一体的林业金融服务机制,推动银行保险机构与森林市场主体建立新型协同发展关系。至10月末,龙岩全市共发放林业贷款余额26.83亿元,同比增长14.27%;宁德组织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实施“数字海岸线”计划,出台《构建宁德“金融强海”海洋命运共同体实施方案》,打造8个特色机构网点,为五类特色产业提供专业金融支持,助力蓝色经济发展壮大。至10月末,宁德全市共发放海洋产业贷款6.9万户,金额104.32亿元,比年初增长23.55%。


解决“难与贵”的老短板


将支持疫情防控作为检验试验区改革的“一场大考”,重点聚焦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短板,先行先试,破解突围。


解决流程不快的问题。建设不动产抵押登记电子化系统,两地共28家银行机构实现与不动产登记中心业务直联。共设立110个不动产登记服务站,实现不动产抵押登记“不见面审批,一趟不用跑”。推动组建 “警保联动快骑队”,打造交通 事故快处、快撤、快赔新模式,处理时限比原来缩短58%。


解决价格不惠的问题。推行500万元以下县域房产抵押贷款抵押物自评估,两地法人机构实现自评估全覆盖,有效降低融资成本。规范第三方机构合作,分类建立收费超过贷款平均利率50%、100%的第三方机构名单档案,对收费超过贷款利率50%的,督促机构推动降低收费水平,并停止与收费标准过高的第三方机构合作。目前两地法人机构已实现自评估全覆盖,客户通过各机构微信公众号即可进入评估系统完成抵押物评估,该功能上线6个月以来已累计节约融资成本950万元。同时,以点带面,组织在全省范围推广,共节约融资成本1.89亿元。


解决动力不强的问题。推动加大普惠金融业务激励力度,两地大多数机构对普惠金融考核权重提升至15%以上。联合高校设计“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对各县域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开展试评估。完善我局制定的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统计监测评价暂行办法,提高“信用类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各5%的比重,引导强化实体经济金融服务。


奏出“新与变”的最强音


坚持“金融服务要走在市场曲线的前面”,积极推进试验区普惠金融拥抱新模式、新业态,实现行业新变革。


数据赋能。推动对接“金服云”“信易贷”“产融云”“银税互动”等平台,推行“以数换贷”,着力解决小微企业信用信息不足问题。目前,两地累计通过各类平台发放贷款118.9亿元。


渠道赋能。坚持“线上+线下”服务,大力推广“快农贷”“万通宝·信用贷”等线上产品,让客户足不出户就能获得贷款。组建“垄上行+线上行”金融服务队,加强薄弱区域、重点人群基础金融服务,打造“农民兄弟的金融服务团队”。推广使用“福建产业扶贫保险理赔辅助系统”,开发生猪“一拍知重”“小步快勤”等软件,探索智能化、可视化、线上化的科技解决方案,有效解决疫情初期区域管控、封村封路无法办理业务等问题。


信用赋能。开展“百信工程”,推动将信用转换成“最重要的资源”。通过完善信用评级制度,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信用县、海上信用渔区评定活动,构建星级信用评价体系,采取整村批量授信模式,为信用户发展低息纯信用贷款,努力将信用“资源”转变成一种“资产”。共评定114个信用镇、2406个信用村、46.78万个信用户、13个“海上信用渔区”。


平台赋能。推动完善“福农e购”“善融商务”“国寿i购”等金融电商平台,通过平台集聚客群,提供更优质的金融服务。“福农e购”电商平台累计上架商品701类,单品1273种,累计销售商品154.3万件,销售金额5645.6万元,其中宁德、龙岩各县市地方馆均已实现全覆盖。

责任编辑:沙鹏成
首页 | 版权声明 |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公共服务 | 衣食住行 | 日常消费 | 图片 | 视频 | 区域

Copyright © 2020-2029 福建新消费 福建消费网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福建联合信实律师事务所 邱兴亮律师
闽ICP备20009188号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10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