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极不寻常的2020年,厦门房地产市场虽然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纵观全年的表现,楼市依然有许多可圈可点的地方。其中,一手房市场势头强劲,成交面积同比增长37%;二手房后半程发力,同样表现不俗。 住房政策 坚持“房住不炒”基调 保障房供应增加、岛外购房政策微调 2020年,厦门仍坚持“房住不炒”主基调,一方面严守楼市调控,一方面加速建设“分层次、全覆盖”的保障性住房体系。这一年,保障房发生了许多里程性事件。厦门全面完成了 “2017年至2020年全市计划开工建设10万套保障性住房”目标,保障房建设再上新台阶。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厦门还启动了首批 “三高”企业骨干员工保障性商品房切块配售工作,提供4000套房源,已于去年年底交付1000余套。目前,位于翔安新店、同安祥平、海沧马銮湾等区域的保障房地铁社区陆续交付。 同时,为了满足有购买能力的人才自住住房需求,厦门针对岛外购房推出了新政。针对本科及以上学历、获得中级及以上职称(含可对应的专业技术职业资格),或高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的非本市户籍人才,如在厦无住房并且在厦稳定就业1年以上,凭与本市企事业单位签订3年以上劳动合同,可在海沧区、集美区、同安区、翔安区范围内购买1套自住商品住房。需要强调的是,新购买的商品住房需取得产权证满2年方可上市交易,可见厦门仍坚持“房住不炒”原则。 一手房 供需基本平衡 岛内盘表现抢眼,岛外成交冷热不均 2020年,厦门约40个楼盘开盘,其中约30个是纯新盘,涵盖多个岛内外优质大盘。官方数据显示,厦门全年商品住宅销售234.7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7%,商品住房批准预售面积276.8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4%,供需基本平衡。若提及去年厦门楼市最显著的变化,莫过于岛内项目集中爆发,为厦门楼市贡献了50.28万平方米销售量,同比增长近八成,占据全市商品住宅销售面积的1/5。值得一提的是,建发养云、中骏天盈、中骏天禧、建发玺樾四大项目更是强势占据去年全市单盘销售金额排行榜前四名。 一面是岛内楼市的无限风光,一面则是岛外楼市的冷热不均。随着“名校跨岛”战略的持续推进,不少具备优质教育资源的项目去年迎来集中爆发。其中,以集美新城的建发央著、中海杏林鹭湾以及翔安南部新城的国贸学原等项目表现最为耀眼。同样引人注目的还有坐拥地铁以及丰富景观资源的明星大盘,以靠近园博苑的新沿线天境云著为例,该项目以近40亿元的销售额,成功跻身全市单盘销售金额TOP5,仅次于岛内四盘。相比之下,一些“资质平平”的项目去年的表现却少有亮点,未来仍需面临着一定的销售压力。 从成交面积段看,去年90—144平方米的刚改型产品销量最大,占比高达47.5%。从购房客群看,本市客户占比七成,但同比有所下滑。相反, 180平方米以上不限购产品占比提升,外地客户购房比例同比增长5.6%。在区域分布上,岛内与集美新城是当之无愧的高端产品供应主阵地,成为改善族的置业首选。 二手房 成交总面积同比微降 下半年成交逐渐升温 厦门早已经进入存量房市场,2020年也不例外,二手房与一手房成交量比例约为6比4。相关统计,2020年厦门二手住宅成交332.1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9%。从全年市场走势看,上半年受疫情影响,二手住宅成交同比明显下降,下半年则逐渐回升,据厦门网上房地产数据,去年12月厦门二手房成交4286套,达到年度峰值。 成交区域分布方面,据万相城市(厦门)统计,思明区二手房市场最为活跃,以总成交13065套、全市占比37.8%强势领跑,集美区则以5757套紧随其后。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地铁1、2号线开通,二手地铁房也开始登场。2020年厦门地铁房共成交14131套,成交均价为35356元/平方米;非地铁房成交20428套,成交均价为34834元/平方米。其中,只有思明区地铁房成交量、均价都高于非地铁房,其它区域则各有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