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消费网

“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 服务福建高质量发展”发布会在福州召开

来源:福建银保监局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2-21 05:38:04    分享到:

image

2022年2月17日,由福建银保监局指导,福建省银行业协会、福建省保险行业协会主办的福建银行业保险业新闻发布会在福州召开。本次新闻发布会围绕“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 服务福建高质量发展”主题展开。

image

▲福建省保险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黄世地主持发布会

会上,福建银保监局通报了2021年福建银行业保险业监管与改革发展情况以及2022年服务福建经济“开门稳”“开门红”情况。国家开发银行福建省分行、工商银行福建省分行、招商银行福州分行、平安产险福建分公司、泰康养老福建分公司分别就提升金融供给能力、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供应链金融创新、助力乡村振兴、服务民生保障等方面的具体举措和工作成效进行介绍。

2021年福建银行业保险业监管与改革发展情况

       2021年,福建银保监局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及银保监会党委、福建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抓住完善金融服务、防范金融风险重点,积极助力福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银行业保险业运行呈现“稳中有进”态势。

      一、辖区银行业保险业运行情况

    (一)经营规模平稳增长。福建辖区银行业保险业资产、负债及业务规模保持合理适度增长。2021年末,辖区银行业总资产突破10万亿,达10.12万亿元,同比增长8.63%;总负债9.32万亿元,同比增长8.58%。各项贷款余额5.21万亿元,比年初增加5764.24亿元,同比增长12.44%;各项存款余额4.29万亿元,比年初增加3424.27亿元,同比增长8.68%。辖区保险业总资产突破3000亿,达3174.66亿元,同比增长12.63%。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1051.79亿元,同比增长5.07%,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56.81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794.99亿元。

     (二)金融服务提质增效。一是国民经济重点领域支持力度持续加大。超过三成的新增贷款投向制造业和基础设施领域。2021年末,制造业贷款同比增长14.76%,高于上年4.43个百分点;基础设施领域贷款同比增长10.72%,高于上年2.3个百分点。二是科研创新金融服务质效持续提升。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贷款同比增长41.26%,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贷款同比增长24.27%。三是普惠金融服务持续深化。超过四分之一的贷款投向小微企业,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长17.1%;其中,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长27.75%。普惠型涉农贷款同比增长16.19%。四是个人住房合理信贷需求保障有力。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比年初增加1354.07亿元,同比增长13.08%,高于各项贷款增速0.64个百分点。五是保险风险保障功能有效发挥。保险公司各项赔付支出347.06亿元,同比增长12.86%。车险综合改革成效显著,车险手续费率同比下降5.09个百分点,汽车车均保费同比下降7.73%。积极支持新经济新动能培育,科技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5.81%,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91.8%。

     (三)行业发展总体稳健。银行业资产质量保持稳定,2021年末,不良贷款余额528.71亿元,同比减少14.03亿元;不良贷款率1.01%,同比下降0.16个百分点,资产质量好于全国平均水平。风险抵补能力持续增强,贷款拨备覆盖率292.18%,同比上升43.83个百分点。保险业发展态势良好,人身险公司新单期缴率54.17%,高于全国平均7.55个百分点;十年期以上新单期缴占比41.29%,高于全国平均8.95个百分点。财产险公司综合费用率同比下降5.28个百分点,综合赔付率同比上升3.59个百分点。

       二、辖区银行业保险业监管工作情况

    (一)深化金融改革创新,持续健全金融服务体系。一是完善银行保险机构组织体系。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监管简政放权,取消银行业保险业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考试,优化行政许可审批服务,改进市场准入监管。全年共推动连江、邵武、平和3家农信社改制为农商银行,指导永泰、华安、松溪3家村镇银行开业,县域基本实现“双法人”全覆盖;引进中邮人寿、中银三星人寿等保险公司来闽展业,进一步丰富保险供给。至2021年末,辖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共12大类173家,营业网点5759个;保险公司主体63家,保险专业中介主体155家,各级保险公司机构网点2199家。二是完善银行保险机构公司治理体系。贯彻落实《健全银行业保险业公司治理三年行动方案》,深入推进党的领导和公司治理有机融合,辖区133家法人机构全部设立党组织,“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等机制有效落实。督促辖区法人机构制定中长期资本补充规划,指导优化分红规则,提升服务实体经济内生动力。三是完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探索金融纠纷多元化解福建经验,联合法院设立全国首个常驻省银行业保险业消保中心的巡回法庭,指导设立全国首个省级涉台金融纠纷调解服务中心,实现“金融纠纷诉非联动”一站式解决,成功调解纠纷2441件。运用监管评价、投诉督查等手段,压实银行保险机构消保主体责任。2021年我局累计办理投诉5632件,帮助消费者维护合法经济利益3534.9万元。

     (二)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服务福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是积极助力福建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银行机构围绕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发挥联合授信委员会机制作用,大力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完善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统计监测评价体系,持续优化考核指标与权重,推动辖区制造业贷款增速创近七年最高。引导机构加大金融资源配置,为我省“一带一路”建设提供融资2530.33亿元,涉及1519个项目。二是持续优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加强窗口指导,强化监测考核,高标准落实小微企业贷款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实现“增量扩面、提质降本”。开展首贷户拓展专项行动,新增首贷户1.4万户。针对小微企业缺押品难题,引导机构对接“银税互动”“金服云”等平台拓展信用贷款,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占比高出全国2.1个百分点。推广抵押物机构自评估创新经验,探索融资综合成本明示制度,2021年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较上年下降0.38个百分点。坚持金融纾困不松劲,督促银行机构应贷尽贷、应延尽延,对912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本金实施延期。三是推进金融服务乡村全面振兴。联合出台做好特色保险工作通知,细化政策性保险方案,推广“一县一品”特色农险产品73个,提供风险保障超1800亿元。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权质押、地理标志商标质押、农机抵押等贷款业务取得新突破,落地“福权贷”“农机云贷”等创新产品。联合创建46个创业就业金融服务中心,为返乡下乡创业就业人员提供就业信息咨询、技能培训、金融扶持等一站式服务,发放创业就业贷款超8亿元,带动农民增产增收致富。四是推进绿色金融发展助力“双碳”目标落实。在全国率先制定“十四五”期间福建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发展指导意见,联合地方制定绿色金融支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方案,规划推进三明、南平省级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指导银行保险机构全国首创碳汇收益权远期质押贷款、林业碳汇指数保险等多个创新产品,年末绿色融资余额3679.61亿元、同比增长49.7%,全年退出高耗能、高污染、高环境风险企业贷款超270亿元。五是引导保险机构深入参与社会治理。制定保险机构参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服务规范意见,推动提升试点机构专业能力和服务质效,覆盖参保对象超200万人。指导保险机构深化税延养老保险和适老涉老保险业务发展,为498万人次提供商业养老保险保障合计约1.3万亿元,我省税延养老保险占全国试点区域参保人数的20.1%。推进车险综合改革红利显现,保险保障程度与覆盖率明显上升。

    (三)强化风险前瞻防控,为经济稳健发展营造良好金融环境。一是深入开展“内控合规管理建设年”活动,督促银行保险机构把内控合规文化建设与提升风险防控水平、优化金融服务紧密结合起来,健全内控制度318项、完善业务流程192个、优化信息系统86个,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根基进一步夯实。二是主动应对信用风险防控压力,组织银行机构定期做好信用风险排查,摸清风险底数,预判演变趋势,积极发挥“政司银企”协作化险机制作用,推动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全年处置不良贷款666亿元,信贷资产质量保持稳定。三是积极防范房地产金融风险,坚决落实“房住不炒”“三稳”要求,指导辖区银行业机构加强信贷资源统筹,多措并举帮助房地产企业化解债务风险和保交楼,保障刚需群体合理按揭需求,落实房地产信贷集中度管理要求。

       新年伊始,福建银保监局按照银保监会党委和福建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主动作为、靠前发力,积极引导辖区银行业保险业加大工作力度,全力服务福建经济“开门稳”“开门红”。至1月末,全辖银行业各项贷款余额5.34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252.54亿元,同比多增300.86亿元;近六成行业信贷投放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支持科技创新的信贷增速较快,分别高达50.92%、24.4%。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固本强基”,制造业贷款比年初新增306.52亿元,同比多增245.7亿元,增速较去年同期上升9.67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等支持基础设施的贷款分别同比增长23.47%、10.42%。持续推进普惠金融服务,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长15.5%,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68个百分点。有力保障刚需群体合理按揭需求,新增个人住房按揭贷款185.09亿元,同比增长12.83%。

国开行福建省分行:提高站位 担当作为 

开发性金融助力高质量发展

image

郝玮:

国开行福建省分行履行“增强国力、改善民生”的使命宗旨,在国家战略重点领域发挥骨干作用,在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发挥引领作用,在关键时期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2021年发放人民币贷款676亿元,表内贷款余额突破3500亿元。一是坚持深化政银企合作,不断提升金融保障能力。全面落实总行与省政府合作备忘录事项,实现融资总量937亿元。与地方政府及重点企业签订合作协议15份,意向融资金额4000亿元。与省发改委联合设立高质量发展专项,实现融资总量691亿元。与环境厅开展专项融资合作,实现农村污水治理项目授信70亿元。与工信厅、科技厅、军融办等开展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合作,实现先进制造及战略新兴产业贷款发放130亿元。二是坚持优化金融资源供给,千方百计服务稳增长。服务协调发展,发放“两新一重”贷款超200亿元。服务创新发展,发放科创项目贷款22亿元,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重点产业补链强链。服务绿色发展,发放绿色贷款超121亿元,支持清洁能源、垃圾污水、林业生态等领域建设。服务开放发展,发放稳外贸稳投资等外汇专项贷款3亿美元。服务共享发展,发放革命老区项目贷款342亿元、乡村振兴贷款161亿元、保障性住房贷款近10亿元,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三是坚持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助力实体经济稳发展。围绕防疫抗疫、煤电保供、服务小微等领域持续发力。第一时间发放抗疫应急贷款1.4亿元,缓解应急物资采购的燃眉之急。发放32亿能源保供优惠贷款,为实体经济稳健运行保驾护航。导入低成本资金,发放转贷款167亿元,惠及2万多户小微企业及个体经营户。用足总行近30项利率优惠政策,持续向清洁能源、制造业、乡村振兴、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减费让利。2022年全力服务一季度“开门红”,已发放人民币贷款72亿元,力争一季度发放人民币贷款170亿元以上,较去年同期增长50%。

工商银行福建省分行:

全力服务供给侧改革 助力福建高质量发展

image

陈建愉:

一是力度更大。聚焦本源、专注主业,为实体经济注入更多金融“活水”。至2021年末,工行各项贷款新增571.53亿元、创历史新高,其中公司贷款新增254.89亿元;非信贷融资新增197.03亿元。全年累计投放重点项目贷款307.85亿元,同比增长31.65%。二是投向更准。持续加大对制造业、民营、普惠、绿色信贷等领域的支持力度,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支持城乡联动发展。至2021年末,制造业贷款余额759.86亿元,同比增长21.10%。全年累计向民营企业发放贷款1107.19亿元,余额1182.26亿元,同比增长15.33%。普惠贷款余额373.63亿元,同比增长60.65%。涉农贷款余额1220.22亿元,较年初增加203.47亿元,增幅超20%,其中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115.84亿元,较年初增加57.86亿元,增幅100%。成立绿色金融服务中心,完善绿色服务体系,推动经营绿色转型,全辖绿色贷款余额突破400亿元,全面覆盖绿色基建、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6大领域。三是机制更活。着力打造“表内+表外”“股权+债权”“投资+融资”的综合服务“立交桥”,非信贷融资业务量较年初增加197.03亿元,其中累计承销地方政府债262.01亿元。严格执行“有扶有控”的差别化信贷政策,对符合国家战略导向、产业升级方向和行内信贷政策指向的客户优先支持;对有发展前景但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不盲目停贷抽贷压贷,与实体企业同舟共济;对落后产能有序退出。四是让利更多。落实让利实体经济的政策导向,三年新发放普惠贷款利率较年初分别下降32BP、52BP、7BP;新发放公司贷款利率较年初分别下降12BP、28BP、19BP,让实体经济真正受益。

今年以来,福建工行围绕福建省金融支持“开门红”若干措施,加速推进省内优质项目、优质客户提款落地工作。累计发放重点项目、制造业、绿色、普惠贷款46.13亿元、87.67亿元、15.62亿元、61.69亿元,投放量和增幅都优于上年同期水平。

招商银行福州分行:

聚焦服务实体经济 助力福建高质量发展

image

郑超:

一是聚焦重点方向,调整客户结构。聚焦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四大领域,沿着新动能、优质制造业、绿色经济、专精特新及国产创新、区域特色产业等重点方向,调整客户结构。二是提供多元化融资渠道,优化金融供给。通过债务融资工具、融资租赁、跨境联动融资和撮合交易等业务,为省内企业提供多元化融资渠道。2022年1月,提供的非传统融资净增量达传统贷款的2.7倍,用多元化融资方式助力全省“开门稳”“开门红”。三是应用金融科技,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一方面,推出线上化服务,全面覆盖账户、结算、融资、外汇等经常性服务,上线七大“闪电”融资产品,融资服务时效从T+1缩短至T+0乃至分钟级,提高银企效率。另一方面,发布薪福通3.0版“一站式企业数字服务通用平台”,通过人事服务、薪酬代发、财务费控、协同办公、团体福利五大功能版块,让中小企业轻松管理“人”“财”“事”,助力企业提升效能、提增效益。四是创新供应链机制,支持企业产业链发展。针对异地供应商融资需求,创新“全国服务一家”供应链服务机制,由核心企业授信主办分行与异地协办分行共同配合,为异地供应商提供供应链融资服务,支持企业的全产业链发展。五是坚守“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创造价值”的价值观。一方面,推出“初心计划”,以客户资产管理全景视角,实现从单一产品销售向资产配置转变,回归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初心”。另一方面,有效整合行内外优质资源,一户一策为企业提供投行、商行、私行、金融科技的一体化综合服务方案,实现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陪伴式发展。

平安产险福建分公司:

牢记初心使命  传递保险温度

image

叶青:

一是持续推进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2021年共为农村振兴和创业人员提供了16款产品,为农业生产提供风险保障26.59亿元。同时,推出了农家保、农机保、农房加强保、平安惠农意外险、平安惠农摩托车驾意险等系列惠农型产品,持续深入铺设农村保险服务队伍。二是创新乡村振兴帮扶模式。以党建为基础,以“保险+”为依托,通过开展“乡风文明100行动”,积极帮助乡村基层升级党群服务设施,建立致富产业教育基地。2021年先后在三明宁化、宁德福鼎、漳州平和、南平浦城、龙岩上杭、福州连江建立6个党建共建点,提供数字党建设备18套,为当地村部提供特色产业支持、民生保险等惠民举措6项,提供各类保障3483万元,协销惠及村民超1.2万人。

2022年,平安产险福建分公司将把“乡风文明100行动”进一步推广至全省20个县域,持续推动农产品协销、农业保险推广、农村旅游经济开发,助力乡村振兴人才建设工作。同时,将主动配合各地产业实施“一县一品”“一乡一品”的战略,打造“产前融资助力+产中风控保障+产后溯源协销”的闭环助力,积极加快农业产业化,盘活农村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并将携手平安系统其他专业子公司,送医疗、送科技下乡,为广大县域及乡村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精准、更多元的支持。

泰康养老福建分公司:

创新商业模式 助力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image

黄德平:

一是丰富医养保险保障产品。推动并扩大政策型保障产品和服务,承保的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年金保险客户超过1500人,保费规模超过1700万元;创新“职域业务”模式,由企事业单位牵头,为员工搭建商业保险保障选择平台,助力第三支柱养老和健康保障的建立和发展,目前该模式已覆盖医院、银行、非银金融、能源、公务系统、交通等多个行业。二是做好企业/职业养老金受托管理服务。泰康养老在福建省内管理的企业年金规模累计约74亿(不含厦门),其中受托管理规模约17亿元,增长率名列前茅;2013年至2021年,在企业年金集合计划累计收益率排名前10的计划中,泰康受托管理的计划占了8席,集合计划综合收益率排名第一;服务本省广大干部职工的职业年金基金,泰康受托管理的福建“肆号”职业年金计划收益良好。三是参与福州市长期护理保险试点。为仓山、马尾、连江三个区县40余万参保人提供长期护理保险经办服务,持续提高长护保障人群覆盖面。四是投资建设医养实体,增加社会养老资源供给。在福建省内的厦门、福州两地分别布局“泰康之家·鹭园”和“泰康之家·福园”两家养老社区,两家医养实体开园运营后将为省内新增养老床位2400张以上,创造数百个养老服务就业新岗位。

江宏伟  新华社福建分社记者:

请  泰康养老积极参与国家医养保障三支柱建设,能否详细介绍一下具体有哪些举措和成效?

image

泰康养老福建分公司:

泰康养老高度关注并积极响应政府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以金融创新的方式支持国家社会保障体系供给侧改革。一是推动并扩大政策型保障产品和服务。泰康养老2018年第一批入围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业务经营名单,3类4款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年金保险产品全部获批。自2018年以来,泰康养老福建分公司累计承保税延养老保险1513件,实现保费收入1714万元,有效落实国家对于医养保障的支持政策。二是创新“职域业务”模式,助力第三支柱养老和健康保障的建立和发展。产品涵盖员工的养老和健康保障,以重疾保险为例,截至目前泰康养老福建分公司已累计承保企(事)业员工重大疾病保险5.2万多人,保险保障金额达243亿元。三是勇担社会责任,充分发挥保险企业功能。捐赠特别保险抗击新冠疫情,在2020年新冠爆发之初,泰康养老福建分公司就积极参与到抗疫工作中,为福建的医护人员赠送新冠保险,2020年以来累计为全省579家医疗机构累计送出19万份医护人员个人保障,累计保险保障金额达38.16亿元。在去年福建出现疫情时,公司也针对支援莆田的医护人员专项提供保障6492份,累计保额12.98亿元。

刘丰 新华网福建频道记者:

刚才的发言中提到了招商银行福州分行支持企业的全产业链发展,能否再详细谈一下招商银行福州分行是如何围绕产业链来服务实体经济的?

招商银行福州分行:

面对疫情冲击下的经济局势,招商银行福州分行以创新供应链金融为抓手,跟随头部企业进入产业链,为供应商特别是中小型供应商提供融资服务。2021年,福州招行累计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629家发放供应链融资103.6亿。拳头产品“付款代理”全年累计发放750笔、33.3亿,服务核心企业27户、供应商277户,其中小微企业供应商224户,户数占比超80%。具体措施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加强行业专业化研究。制定新零售、电力、化纤、医药流通、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的“一行业一策”,沿着产业链条通过产品、场景控制风险,拓展供应链融资。二是创新供应链服务机制。打造“全国服务一家”供应链服务机制,做好核心企业授信主办分行与异地供应商所在地区分行的协同服务,为核心企业的全国供应商提供供应链融资服务,畅通产业链。三是数字化服务赋能。上线发票云、销售云、云旅、薪福通等多项金融科技服务手段,将服务能力触达至企业的销售、采购、存货、物流、发票等核心产业链环节,助力企业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

王永珍  福建日报记者:

国开行在推动绿色发展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请问在当前“双碳”目标背景下,国开行福建省分行在聚焦绿色金融服务我省高质量发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image

国开行福建省分行:

国开行福建省分行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双碳”战略,全力服务福建高质量发展。截至2021年末,累计为全省提供绿色融资近1500亿元,贷款余额超600亿元,其中2021年发放绿色产业贷款121亿元,清洁能源贷款60亿元,实现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增速”目标,主要做了以下四方面工作:一是完善机制建设。分行“一把手”挂帅成立绿色金融领导小组,出台绿色金融“十四五”工作方案及细分领域开发指导意见,量身定制绿色项目融资服务。二是践行“两山”理念。聚焦三明、南平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创新PPP、全要素统筹等融资模式,引入碳汇远期交易和林票交易机制,累计发放林业经济贷款近100亿元,支持储备林建设规模可达660万亩,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三是助推“三水”共治。聚焦农村供水安全、垃圾污水处理以及海洋环境整治,深入推进省城乡供水一体化、县域垃圾污水处理、宁德清海行动等专项金融服务,试点运用生态环境导向开发模式(EOD)支持莆田深化木兰溪流域综合治理,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四是聚焦低碳转型。积极运用人行碳减排及煤炭清洁利用再贷款专项工具12亿元,推动全省首笔新能源补贴确权贷款项目落地,累计向核电、风电、抽水蓄能、新型储能等一批清洁能源项目提供融资超300亿元;创新轨道交通融资模式,向福州地铁提供融资近350亿元;发放科技创新专项贷款22亿元,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强基补链”。

刘学  福建新闻广播记者:

平安产险注重利用科技创新推进业务发展,请问具体是如何通过科技更好地满足社会大众的保障需求,提升服务社会民生的能力?

image

平安产险福建分公司:

平安产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纵深推进数字化转型,全力为客户提供省心、省时、省钱的服务。一是数智惠农。通过平安“爱农宝”小程序和无人机等设备,为农户提供从投保到理赔的高效服务。同时充分发挥平安好车主APP车主商城优势,2021年已助力福鼎白茶、平和蜜柚等7个品类共26个福建优质农产品走向全国。其中协销平和蜜柚逾2.7万斤,惠及6个行政村。二是数智惠老。平安好车主首页前置刚需服务,方便老年人操作;95511热线针对60岁以上客群开辟绿色通道,可以 “一键人工”,并提供个性化暖心服务。线下,推出线下陪伴、上门服务,可帮助老年客户使用平安好车主上传照片,完成查勘、授权,让老年客户少跑腿、不跑腿。三是数智惠民。平安好车主“一键理赔”功能使用率达92.2%,车险最快一笔赔付记录仅70秒。2021年福建平安产险的车险理赔金额超27.5亿元,赔付件数31.6万件,其中线上赔付占比45%。四是数智惠企。平安企业宝APP不仅可以为企业提供从投保到理赔的全流程服务,还可以针对不同行业客户的需求提供延伸服务,并为客户搭建流量商机。企业可以在企业宝上建立自己的专属店铺,还可以发布业务需求,寻找合作伙伴。目前福建近3万企业用户享受到了相关便捷服务。

刘露  海峡都市报记者:

能否详细谈一下近年来工商银行福建省分行在支持福建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哪些举措和成效?

image

工商银行福建省分行:

长期以来,工行福建省分行秉持“客户至上、服务实体”的工作思路,将服务制造业企业作为我行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近三年在制造业领域累计投放信贷资金1885亿元,三年新增制造业贷款超300亿元。至2021年末,全行制造业全口径贷款余额达759.86亿元,其中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信用贷款余额占比分别达到40.05%、28.96%。在政策和产品配套方面,推出制造业企业技术提升支持贷款、科创企业评级和授信模型、制造业和科技型小微企业经营快贷、“专精特新”金融服务方案等多种创新型金融产品和服务,不断提升服务制造企业效能。在资源保障方面,配套了制造业贷款专项规模,FTP补贴优惠;扩大优质制造业贷款利率定价授权等系列保障措施,加大对中长期贷款、循环贷款等产品的支持,满足制造业企业持续经营的资金需求。在推进机制方面,从优化结构、业务创新、提质增效、绿色发展等维度制定工作目标,突出对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制造业技改升级的支持。优选优质制造业客户124户、单项冠军客户24户、专精特新“小巨人”客户142户形成“特色支持名单”,有针对性的提供信贷支持,助力客户提升发展能级,完善绿色制造体系。

image


责任编辑:沙鹏成
首页 | 版权声明 |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公共服务 | 衣食住行 | 日常消费 | 图片 | 视频 | 区域

Copyright © 2020-2029 福建新消费 福建消费网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福建联合信实律师事务所 邱兴亮律师
闽ICP备20009188号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10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