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同安梧侣工业区负荷快速攀升,有负荷过重趋势,迅速开展‘一键顺控’”7月7日,在国网厦门供电公司调控中心,员工正在利用省级调控云平台模拟开展多元源荷储聚合的新型能源自治体系下的精准调控。 随着风电、光伏、储能等越来越多灵活资源接入电网,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及配置能力优化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在新能源消纳、多能互补的过程中让调控策略更精准合理,实用性和可复制性更强?厦门供电公司通过构建多元源荷储聚合的新型能源自治体系,提供了自己的探索方案。 “我们构建‘省-市-配-台’分层协同的‘调控新模式’,实现源网荷储的可观可测和精准控制。”国网厦门供电公司调控中心四级职员高俊彦介绍说,通过利用省级调控云平台,将电网感知“神经”从500千伏电网设备贯穿至0.4千伏的末梢电网,实现精准负荷预测、全局统筹决策、跨区协同、区域自治,推动电网负荷管理“一键执行”、“精准到户”。与此同时,强化各层级、各区域的自治能力,依托预测算法精准匹配区域内的能源供需调节,实现区域内自治平衡。 据高俊彦介绍,以当天模拟演示的厦门“梧侣工业区”为例,该区是典型的工业集中区,近年来用电负荷增长迅速,年均增速超过18%,夏季用电高峰容易出现局部重过载现象。同时,该片区光伏发展条件较好,对电网的消纳能力也提出了新要求。 当区域用电负荷快速攀升,“调控云”可以第一时间捕捉并预测线路负荷过重趋势,并提供辅助解决策略。依托主干电网“一键顺控”、配网“群调群控”技术和5G高可靠传输网络,快速开展运行方式调整,同时对“分布式光伏+储能”资源开展规模化、集约化调度,调节电能在电网中的供需流向,增加电力输出,降低主干电网的供电压力。不仅如此,还进一步将调控能力延伸到台区,通过对基于边缘计算技术台区智能融合终端开展配台协同,实现对所辖台区内的光伏、储能、空调负荷等资源进行科学调度和分配,提升台区能效利用率。 “调控新模式”不仅可以实现新能源就近消纳,同时配合消费侧虚拟电厂有效激活社会潜在资源,还可以在不增加电网投资的情况下,有效缓解区域局部用电紧张问题,为进一步提升清洁能源消纳能力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