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消费网

规范涉企收费,督促清退近177万元!

来源:厦门市场监管 作者:王培珊 发布时间:2022-11-01 02:54:39    分享到:

涉企收费是否规范、企业经营负担重不重、发展成本高不高一直牵动着各级党委政府的心,也牵引着社会各方的视线。

按照国家及省、市有关清理整治涉企违规收费的要求,厦门市市场监管局把规范涉企收费行为作为服务市场主体、助力稳住经济大盘的重要措施,不断深化协调治理,牵头组织联合检查。

机构改革以来,在清退转供电环节多收价款近千万元的基础上,今年累计检查涉企收费主体141家次,落实退还企业多收费用近177万元。

image

强化组织领导 切实形成监管合力

01、制定工作1+N方案

聚焦政府部门及下属单位、行业协会商会、行政审批中介服务、航运交通、水电气及金融等五个领域涉企收费治理。

image

在整体行动方案的框架下,把联合检查作为推动全市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行动落实的重要环节和重要任务,细化出台工作方案;

突出海运口岸领域监管,牵头口岸、港口、自贸委、商务、海关、交通六个部门出台专项检查方案;

image

会同发改、民政、市政园林等部门研究出台水电气、行业协会商会专项行动方案。

02、用好协同监管机制

2020年建立全市涉企收费治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以来,注重用好机制,每年召开联络员会议加强研究部署。

今年,6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联合印发了《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的通知、6月30日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召开后,立即着手研究文件要求,于7月7日召开2022年联络员会议,重点围绕组织联合检查提前谋划,确保工作圆满完成。

03、成立工作专班

牵头市口岸办、厦门港口管理局、厦门自贸委、市商务局成立海运口岸收费监管工作专班,落实进出口全环节收费监管,联合开展政策提醒、宣传引导、自查自纠、联合检查等具体工作。相关做法得到市场监管总局的肯定,被国家口岸办作为典型经验刊发。

强化事前规范 着力减轻企业负担

01、加强自查自纠

image

组织37家商业银行对标对表自查自纠,督促主动清退多收费用109万元。

依托工作专班,推动行业主管部门部署141家进出口环节经营单位展开自查,进一步规范收费行为。

02、加强政策引导

针对招标代理行业存在收费政策理解不到位的情况,全面梳理相关法规政策的要求,形成针对性强的提醒告知书,及时通过官微发布,并以邮寄送达、协会转发等方式对187家次收费主体实现政策直达,促进整体规范。

03、加强源头治理

有序推进供电公司对394家有条件的终端用户“转改直”,源头逐步消除转供电违规加价风险。

根据总局部署的调研任务,针对进出口环节收费监管组织开展企业调研会、职能部门座谈会,就进一步优化监管机制、源头规范收费征集到6条线索。

强化问题导向 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01、从细梳理基础数据

不断完善监管底数,累计建立19张监管对象清单,涉及五大领域涉企收费主体4835家。

组织专业力量、会同主管部门厘清进出口、商业银行、招标投标、行业协会等领域涉及价格的政策法规36条,制作商业银行收费检查材料清单和6张检查表单,并积极发挥我局法律顾问作用,展开法理讨论,明确政策边界。

02、从严开展专项检查

牵头市发改委、工信局、财政局等部门开展联合检查,四部门有关分管领导分别带队,指导各区、各相关部门落实好降费减负政策要求。

统筹专班执法力量开展海运口岸收费双随机联合抽查,组织商业银行、交通枢纽、公用事业单位、行业协会商会重点检查和2021年发现问题“回头看”,市、区联动开展转供电价格双随机抽查,引入会计师、外语翻译等专业力量,借智借力提高检查实效。 

03、从实排查问题线索

利用新闻媒体公开征集涉企违规收费线索,及时报道专项行动动态,得到《厦门日报》《海峡导报》及人民网、福建日报新媒体、中国消费网、厦门网、澎湃新闻等媒体和平台的采用或转发。

逐一核查上级交办和群众反映的问题线索,督促退还转供电违规收费68万元;

对部分招标代理机构立案调查,督促下调不合理收费标准。经测算,全年可为企业降低招标文件费超200万元。

强化市场监管职责 主动服务发展大局

01、严格执行政策

每年按中央、省、市各级有关要求逐项梳理收费事项,组织开展所属事业单位开展涉企收费自查自纠,常态化督促主管协会学会开展收费清理整治工作,历次检查及自查均不存在违规收费行为。

02、主动惠企让利

连续三年出台降低经营性检验检测收费标准的惠企政策,所属事业单位对本市企业计量器具的检定校准、产品质量委托检验检测项目、特种设备检验项目按收费标准的60%收取,在2020-2021年累计减免1.047亿元的基础上,今年1-9月累计再兑现优惠金额4756.32万元。

助力缓解资金困难,落实知识产权领域奖补政策7076.74万,兑现质量、标准化奖励资金3965.8万元。 

03、优化执法服务

疫情发生以来,出台“保主体、稳经济”系列政策。去年本土疫情期间,1340家市场主体延长证照有效期或“先发证后核查”,217台计量器具和特种设备延期检验,2189家市场主体暂缓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和清理吊销名单,2768件涉疫投诉“接诉即办”。

落实包容审慎监管,607起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新增从轻处罚、减轻处罚和免于行政强制3张清单共计60项。

广泛开展食安生产体系认证培训、质量问题“清零”、NQI一站式服务、知识产权公益维权援助等活动,帮助1800余家市场主体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下一步,市市场监管局将继续贯彻落实好国家及省、市关于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行动的工作要求,会同有关部门继续抓好专项行动,认真核查问题线索,严惩违规收费行为;

利用执法部门直达终端的优势提出合理化建议,会同主管部门继续完善政策;

继续强化协同合作,探索建立常态化联合检查机制。(通讯员:王培珊)


责任编辑:沙鹏成
首页 | 版权声明 |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公共服务 | 衣食住行 | 日常消费 | 图片 | 视频 | 区域

Copyright © 2020-2029 福建新消费 福建消费网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福建联合信实律师事务所 邱兴亮律师
闽ICP备20009188号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10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