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宁德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风险意识,注重系统施治,深化改革创新,深入推进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攻坚行动,加强全链条质量安全保障,保安全底线,追发展高线,加快推进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常态常效,健全完善督导机制 深入贯彻落实市委食品安全专题会议精神和《宁德市食品安全督查督办制度》要求,构建“覆盖广、力度大、惩戒严、尺度细”的常态化暗访督查机制,推行“一月一督查、一月一通报”,深入重点部位“把脉问诊”,开具“问题整改处方”,为一线“治已病,防未病”。 一是大力度协同联动。由市食安办牵头,实行组长负责制,抽调市食安委成员单位人员组成检查组,紧紧围绕我市治理餐桌污染这一重大任务,每月开展1次暗访督导,访前制定工作方案,各组动态确定检查时间。二是扩大督导对象。督导对象不再局限于监管部门与监管对象,更将县(市、区)、乡镇(街道)政府(办事处),以及其他市对县年度食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需要督导的对象纳入其中。三是明确暗访重点。坚持重点突破,每月确定研判重点,定期检查落实。督导涵盖大黄鱼、海参、食用菌、茶叶、畜禽肉等我市“8+1”特色产业和河豚鱼、织纹螺、野生蘑菇等有毒有害品种,开展实地暗访检查8轮次,全面检查隐患排查整治,推动落实主体责任、属地责任、监管责任、协管责任。四是丰富暗访方式。以“暗访”为核心、“督导”为重点,采取实地走访、查看资料、特定人约谈、业务指导“规定动作”,时间、样本“双随机”的形式,以“四不两直”方式常态化开展,综合运用暗查、座谈、随机抽检等方式实行全方位督导,以暗访行动的不确定性,真查深查,让问题隐患无所遁形。五是落实闭环整改。建立暗访问题工作台账,将实地暗访发现的问题及隐患数通报所在县(市、区),督促及时整改。坚持挂牌销账、闭环整治,实行月梳理、月交办、月调度,督促相关区县(市、区)整改落实,发出督办通知书8份,检查企业322余家次,发现问题102个,收回整改措施102条,问题整改率100% 。六是纳入考核评议。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将暗访督导结果对应纳入市对县食品安全考评内容,适时开展隐患整改“回头看”,对问题突出的实行挂牌督办;针对未限时整改的,实行倒查责任,对重视不够、工作不力、落实不到位的责任主体,进行约谈、通报,并追究相关责任。 重拳出击,坚决开展专项整治 以专项整治作为解决当前食品安全突出问题的有效手段,集中时间和力量,按照“排查要全面、整治要彻底、成果要巩固”的总体要求,对食品安全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发起“凌厉攻势”,以最快速度拔除“毒刺”、清除“毒瘤”,确保实现“治标”更“治本”的工作目标。 一方面,市场监管领域“守查保”专项行动走深走实。将“守查保”专项行动列为全年食品安全中心工作,并纳入食品安全整治首要任务来抓,每月两次风险会商、每季度明察暗访和督查督办,不断强化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市级制定工作方案,明晰时间表、任务书,构建“1+4+10”运行机制,即一个领导小组统筹、四个食品业务科室指导、10个县(市、区)执行,不断深化市县协作联动机制,提高监督检查质效,全面推进“守查保”行动“一体化”综合联动。行动重点围绕全市食品安全全领域全链条,突出投诉举报量大、重要节日、涉及“一老一小”重点人群食品、重大活动保障任务、地方特色食品和进口冷链食品等6个方面的风险隐患排查,通过线上巡查、线下排查、清单整治、销号管理等联动机制,消除食品安全隐患,严格闭环管理。截止10月底,已检查各类生产经营单位48172户次,检查覆盖率100%,发现问题数2532个,处置完成率99.25%。 另一方面,食品安全 “排风险、除隐患”百日行动重典治乱。针对我市“治餐”方案和我市主要食品产业,以“排风险、除隐患、查重点、严惩处、保安全”为工作主线,确定两大重点行动,围绕四个监管环节、紧盯四个领域,以群众格外关注、社会高度关切、问题较为集中的热点、难点、“硬骨头”为着眼点,坚持一手抓整治,一手抓提升,进一步健全机制、完善台账、全面排查、对账销号、动态清零,始终贯穿严防、严管、严控食品安全风险,整治中始终保持对食品安全违法犯罪严打重查的高压态势,对故意、恶意违法犯罪行为,加大惩处力度,实施顶格处罚,以儆效尤。同时,市食安办组织开展阶段性的督导检查,通过随机抽查、明察暗访等形式,强化对各地、各有关部门专项整治工作情况的督促检查,确保工作任务落实到位。对专项整治中发现的不足问题、隐患苗头、案件线索等实施跟踪督办,提出限期整改意见,并牵头解决专项整治中涉及多个环节的复杂问题,协调各监管职能部门和公安机关开展联合执法和综合执法,对重点案件要挂牌跟踪督办,确保专项整治突出实效。对整治过程中查处的典型案例和涌现出来的好的做法,广泛运用电视、报刊、网络和微博等多种载体,进行宣传、报道,进一步提高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有力震慑食品安全违法犯罪分子,有效地营造食品安全监管的良好氛围,及时梳理总结专项整治情况特点,提炼出成功经验和好的做法,把开展“经常抓”“长期抓”专项整治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联动贯通,强化会商凝聚合力 建立常态化联络员联络与问题会商机制,密切部门协同联动,畅通联络渠道,加强信息共享,定期分析形势,及时组织会商,安排当前食品安全重点工作,研究食品安全工作进位争先措施,推动食品安全工作合力形成。 一是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每季度在市食品安全形势分析会前组织召开联络员会商,认真做好市食安办和本单位之间上传下达、联络协调工作,主动协调沟通的“哨兵”作用,加强食品安全风险信息互通交流和数据共享,加大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力度,相互支持,努力让监管跑在“风险”前面。二是发挥合力导向作用,制作问题清单,联络员“现场办公”,汇报交流工作情况,通报食品安全工作情况,分析会商食品安全形势,共同查找风险隐患,通过研究部署安排食品安全重大工作,针对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研究解决措施。改变了过去部门间信息“割裂”状态,推动各部门更好达成共识,形成了“齐抓共管”格局。三是发挥协同配合作用,建立问题线索快速反馈机制,市食安办根据问题线索的性质、可查性进行筛查分类,组织开展食品安全联合督导和专项检查,对涉及的相关部门有的放矢派单,并加强跟踪问效。同时,强化食品安全工作争先进位意识,认真对照省食品安全考核细则,立足部门食品安全工作职责,逐项做好对照排查,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创亮点、创特色,推动食品安全工作实现进位争先目标。(黄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