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一季度以来,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外汇局福建省分局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以及人民银行总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工作要求,结合开展福建省委部署的“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有效发挥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引导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大力推动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助力福建经济高质量发展。 保持金融总量稳定增长,全力支持福建经济运行实现平稳开局 存款增速居全国首位。一季度末,福建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7.98万亿元,同比增长18.8%,比全国平均增速高6.6个百分点。一季度各项存款新增6894.8亿元,同比多增1792.1亿元。 贷款保持稳定增长。一季度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7.9万亿元,同比增长10.9%。一季度各项贷款新增2866.1亿元,同比多增78.8亿元;全省企业不良贷款率为1.07%,比上年同期低0.13个百分点,其中小微型企业不良贷款率为0.65%,比去年同期低0.18个百分点。 货币信贷政策靠前发力,为福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落实好跨周期政策设计,保持全省流动性合理充裕。3月27日,人民银行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积极推动政策落地,全省共23家金融机构享受本次降准政策,直接释放资金约146.8亿元、节约相关金融机构资金成本约1.7亿元。此次降准有利于优化金融机构资金结构、增强信贷投放能力,降低经营主体综合融资成本,帮助企业恢复元气。 充分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精准滴灌作用,加大普惠金融支持力度。继续完善“再贷款+”多维体系,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结合自身特点,创设再贷款专属信贷产品,有效满足涉农、小微、科创、民营企业融资需求。截至3月末,全省再贷款再贴现余额1070.9亿元,同比增长7.9%;一季度累计发放再贷款再贴现361.1亿元,同比增长16.2%。运用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引导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加大普惠小微贷款投放,一季度末,全省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343.3亿元,省内人民银行通过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提供激励金6.87亿元。 进一步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推动贷款利率稳步下行。持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贯彻落实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疏通利率传导机制,推动降低实际贷款利率。3月,全省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37%,同比下降43个基点。此外,全省普惠小微贷款阶段性减息工作成效明显,截至3月末,累计推动全省相关金融机构为85万户普惠小微企业减免贷款利息15.9亿元,有力支持普惠小微企业纾困发展。 持续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支持企业发债融资。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多层次金融市场建设服务福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六方面、16条措施,推动经营主体更好利用金融市场资源,服务福建经济高质量发展。一季度,全省企业发行债务融资工具898亿元,加权平均利率3.3%;全省法人金融机构发行金融债券70亿元,加权平均利率3.07%。其中,厦门国际银行发行全国首笔“三农”专项金融债券,有效发挥债券融资对乡村振兴的支持作用。 坚持以实体经济为重,推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用好用足各类金融优惠政策,强化对重点领域和产业的支持。抢抓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等政策延期窗口,引导金融机构加大重点领域和产业的信贷投放。截至3月末,运用前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发放相关贷款431亿元。同时,加强与福建省工信厅、福建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福建银保监局等部门的协作,先后创设“科技贷”“技改贷”“制造业融资支持专项贷款”等多项极具福建特色的政策性信贷产品。持续推进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通过“技术流评估体系”“投贷联动”“供应链融资”等模式,加大对制造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的信贷支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截至3月末,累计投放福建特色政策性优惠利率贷款1278.6亿元、惠及企业2.3万家;全省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7.2%。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持续优化民营经济金融服务。牵头福建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福建银保监局、福建证监局、外汇局福建省分局制定《金融支持福建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意见》,提出六方面、16条具体措施,有效增强民营企业直接和间接融资的可获得性。3月末,全省民营企业贷款余额3.6万亿元,同比增长10.3%。推动省内民营房企厦门中骏集团运用“第二支箭”发行中期票据15亿元,拓宽民营房企融资渠道。 紧盯农业强国战略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统筹资源要素“六下乡”支持乡村振兴。探索开展“深耕‘土特产’贷动大‘闽’生”专项行动,持续推动政策、资金、服务、科技、知识、人才“六下乡”。截至3月末,全省68个专项行动项目贷款余额3247亿元,比年初增长17.8%,加权平均利率4.5%,比专项行动启动时降低83个基点;在专项行动带动下,全省涉农贷款余额1.9万亿元,同比增长15.1%。 多举措推动恢复和扩大需求,有力支持消费市场回暖提升。出台《关于金融促消费工作十条措施》,从支持居民住房消费、扩大汽车及餐饮文旅消费、做好促消费支付、保险与数字人民币服务等五方面提出具体措施,为“促消费”提供有力金融支撑。例如,协调福建省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指导金融机构,阶段性调整符合条件城市的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目前,福州、厦门、泉州、漳州和南平已下调当地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30个基点至3.8%;持续落实人民银行金融支持房地产“16条”措施,指导金融机构配合地方政府房地产化险工作需要,按照商业化、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提供新增开发贷款、并购贷款、个人住房贷款等金融支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有序推进金融领域改革开放,有力稳住福建外贸外资基本盘 跨境金融服务配套支持国家开放战略。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相关政策的红利持续释放,跨境金融服务和产品也同步跟进,金融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一季度,福建与RCEP、“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涉外收支总额同比分别增长15%、14%,较去年同期分别上升5.5个和6.1个百分点。 贸易收支便利化改革助力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稳步扩大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覆盖面,为优质企业办理经常项目外汇业务提供事前免审单据、特殊退汇事前免登记、进口报关单免核验等更加便利的结算服务。一季度,全省新增试点企业24家,累计办理便利化业务6.2万笔、344.8亿美元。聚焦市场采购“小额、海量、电子化”交易特点,优化联网平台收结汇模块功能,便利市场采购主体资金结算。全省市场采购出口25.8亿美元,同比增长15.9%;新型离岸贸易、跨境电商收支43.2亿美元,同比增长44%。 跨境投融资双向开放推动产业全球布局。一季度,福建省境外直接投资进一步活跃,汇出金额同比增长1.3倍;总部经济蓬勃发展,37家跨国公司运用境外放款开展跨境资金调度,满足境内外跨国公司成员企业资金周转和投融资需求,境外放款资金调度规模同比增长57.9%。 跨境人民币结算规模持续增长。开展跨境人民币“首办户”拓展专项行动,进一步支持福建省外经贸企业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指导福建省银行外汇与跨境人民币业务自律机制优化优质企业跨境人民币业务便利化实施方案,提升人民币结算比重,有效发挥跨境人民币结算汇率避险功能。一季度,全省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2076.9亿元,在上年高速增长背景下依然增长52.1%;其中,贸易项下收付金额828.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0倍;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371.2亿元,同比增长96.9%。(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