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是泉州发展的重要底色,当地民营中小微企业总量已逾百万户,产业特色鲜明、行业类型丰富、集群优势突出、品牌企业众多。为支持泉州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人民银行泉州市分行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大力传承弘扬“晋江经验”,发挥人民银行在货币政策工具运用、信用体系建设、外汇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核心作用,着力打造适合民营中小微企业发展的金融环境。截至9月末,全市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167.79亿元,同比增长13.34%;较年初增加403.42亿元,同比多增53.63亿元。 凝聚跨部门政策合力 助力民营中小微企业提质增效 今年年初,福建某新材料公司计划扩大生产,面临资金周转压力。经银行宣传推广,该公司在福建“金服云”平台“政策支持专项”专区上提交融资申请,泉州银行线下同步对接,为企业发放“提质增产争效贷”238万元、贷款利率3.15%,并等额向中国人民银行泉州市分行申请再贷款,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低成本资金保障。 据了解,中国人民银行泉州市分行运用“再贷款+”模式,将央行货币政策同财政贴息、风险补偿、担保增信等形成政策合力,通过再贷款“先贷后借”模式,支持金融机构投放“提质增产争效贷”“创业担保贷”“银担批量担保业务”等政策性专项贷款产品,精准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同时,运用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截至9月末,提供激励资金6.39亿元,鼓励银行机构让利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降低其融资成本。 同时,为加大银企对接力度,中国人民银行泉州市分行联合泉州市发改委、地方金融监管局,共建闽政通客户端、微信端“泉州中小微企业信贷直通车”贷款申请平台,创新以“手机扫码即申、信息自动匹配、系统多次撮合、银行主动对接”为主要特点的线上融资服务模式。截至9月末,该平台入驻银行机构41家,发布产品117个,累计帮助1629家中小微民营企业获得授信41.32亿元,企业融资可得性不断提高。 因地制宜优化金融供给 支持特色产业发展壮大 相较其他民营经济强市,泉州民营中小微经济发展独具特色:专注实业主业,形成以传统轻工业为代表的众多优势产业;行业类型丰富,形成以县域为载体的多个产业集群;品牌企业众多,形成以品牌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链供应链等。中国人民银行泉州市分行深刻认识到,做好金融服务必须根据本地区中小微企业发展特点,因地制宜、因企施策、量体裁衣,提高金融供给与企业融资需求的适配性。 纺织鞋服产业作为泉州的传统支柱产业,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绝大多数都是本地的中小微企业。晋江市某包装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纸箱、纸板生产的企业,作为三六一度(中国)有限公司(简称“三六一度”)等大型鞋服企业的鞋盒供应商,日常采购款、劳务费等资金需求较大。今年来,来自三六一度等核心企业的订单源源不断,随之产生的资金缺口却影响了备料交货。该企业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在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简称“中征平台”)发起融资申请,建设银行晋江分行关注到后第一时间为其开启绿色通道,仅用1天时间就完成了从材料收集到176万元贷款发放,并执行4.35%的优惠利率,低于同期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50个基点,极大纾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据悉,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泉州市分行推动金融机构依托中征平台信息撮合功能,推动产业链和资金链协同发展、渗透融合,有效盘活纺织服装、鞋业、建材家居、纸业印刷等泉州支柱产业链上游中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资源。截至9月末,中征平台累计服务泉州市各类经营主体融资2432笔、金额696.42亿元,其中93.23%的资金流向了中小微企业。 此外,针对泉州中小微企业技术改造升级、绿色低碳转型等方面的融资需求,中国人民银行泉州市分行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截至9月末,全市累计投放符合设备更新改造再贷款、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再贷款、碳减排工具支持领域的贷款26亿元;全市绿色贷款余额727.05亿元,同比增长68.76%。同时,该行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支持中小微企业开展技术创新、转型升级的金融产品。如,民生银行泉州分行针对“专精特新”企业轻资产特点,创新推出“易创信用贷”“易创知识产权贷”等专项信贷产品;晋江农商银行创新“年审贷4.0”,企业在授信期内,每年通过年审后即可继续使用无需归还贷款本金,更加符合“专精特新”企业前期成本投入大,收益回报期较长的特点。1-9月全市向“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发放逾百亿信贷,为中小微经济注入新活力。 提升跨境金融服务水平 护航中小微企业扬帆出海 泉州是宋元时期世界海洋贸易中心,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外向型经济发达,对外经贸往来持续扩大,2022年泉州全年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2700亿元。中国人民银行泉州市分行多措并举解决中小微企业“走出去”中的难点问题,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跨境金融服务。 针对中小微企业普遍存在的因费用高而放弃套保问题,该行坚持“几家抬”协同推进,不断创新汇率避险增信模式。如,石狮市建立政府“公共保证金池”,支持银行机构为当地企业提供“免保证金”远期结售汇服务。同时,各金融机构也不断创新保险增信、专项授信等多样化保证金减免方式,如,晋江农商银行于2022年2月推出批量专项授信汇率避险产品“汇保通”,首批汇率避险产品专项授信额度1840万元,截至9月末,累计减免企业保证金108.42万元。 为充分发挥本币在规避汇率风险、拓展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等方面的优势,2023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泉州市分行联合市商务局开展“跨境人民币‘首办户’拓展专项行动”,围绕重点行业、区域梳理3批次、2743家“首办户”重点拓展企业目标清单,并推送至银行机构。同时,指导辖内银行机构率先全省挂牌设立跨境人民币“首办户”服务点,遴选素质高、业务精的工作人员作为服务专员,提供“业务咨询-政策解读-服务推介-业务办理”全流程服务。1-9月,全市设立跨境人民币“首办户”服务点96个,拓展“首办户”企业1366户,进一步便利跨境贸易投资人民币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为进一步拓宽外贸企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和汇兑风险,中国人民银行泉州市分行引导辖区金融机构统筹境内外信贷资源,指导企业发行全国首单疫情防控熊猫债、全国首单民营企业绿色熊猫债券,并创设“熊猫债+人民币外债+双向资金池”融资模式,为企业提供人民币外债及人民币双向资金池两种渠道高效调回境外母公司所募集的熊猫债资金。疫情以来,推动辖区某集团有限公司该模式融资超150亿元,今年已融得50亿元低成本资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