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第二届依法治理十佳典型示范案例近日揭晓,厦门市集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选送的《强强联手 深化地校食品安全共建聚共治》案例荣获厦门市第二届十佳“依法治理典型示范案例”! 据悉,该活动由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守法普法协调小组指导,市司法局主办。评选活动按照法治性、创新性、典型性和指导性等评选标准,通过审核初评、公众投票、专家终评等程序进行筛选,选出最具代表性的依法治理典型示范案例,进一步发挥各部门各单位在各自领域的典型示范作用。 作为多措并举推动依法治理工作提能增效的一个缩影,集美区市场监管局立足市场监管职能,积极探索食品安全新机制、新载体、新手段,充分运用“学村资源”,通过建立地校合作机制、食安专家智库、“一企一策”定制“上门服务”等举措,将高校优质科技、人才资源融入监管、引入企业,深化地校食安共建共治举措,推动食品安全治理能力提升食品安全整体水平再上新台阶。(通讯员:曾晓晗) 《强强联手 深化地校食品安全共建聚共治》案例 【基本情况】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食品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强调要“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食品安全是重大的民生问题,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身体健康,保障食品安全则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厦门市集美区是著名的文教区,辖内拥有各类学校286所,在校师生超30万,学校食堂306个,数量占全市25%,位居各区第一,食品安全工作任务重、责任大。对此,厦门市集美区市场监管局以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为抓手,以“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为工作目标,充分运用“学村资源”,将高校优质科技、人才资源融入监管、引入企业,深化地校食安共建共治举措,着力打造法治化市场监管,推动食品安全治理水平再上新台阶,让人民群众吃得更安全、更放心。 【任务措施】 (一)“强强联手”食安共治提效能。一是地校合作建机制。与集美大学海洋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建立食安共治战略合作关系,在食安人才培养、校园食安管理、志愿服务等开展全方位合作。二是培训考核强基础。邀请高校食安专家为辖区学校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开展多轮专题培训考核,考试合格方可取得资格证书。三是志愿服务帮完善。组建13支高校食安志愿者队伍,组织开展本校食品安全自查自纠行动,以“双随机”方式互派到其他学校开展观摩学习和交叉互查。 (二)“面面俱到”多方发力助监管。一是专家智库促规范。成立食安专家“智库”,参与食品安全标准制定,推动《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导则》、《学校“星级食堂”评定规范》“供厦”团体标准出台实施,均属全省首创。二是风险评估指方向。主动邀请专家学者参与辖区食品安全风险形势研判,针对日常监管、抽样检测发现的问题点进行会商研讨,提出指导性建议。三是凝聚智慧广科普。依托新媒体平台,专家参与拍摄制作《阿集小美与您食话实说》系列短视频17期,累计点播量突破2000万,荣获市场监管总局“保健食品大家谈”优秀科普作品。 (三)“牵线搭桥”凝心聚力促发展。为高校与企业“牵线搭桥”,“一企一策”定制“上门服务”,指导帮扶厦门洪合顺贸易有限公司从空间布局、管理规范等多方面入手,实现软硬件双提升,扩大经营规模;助力厦门市岛之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规范鲍鱼加工工艺、提升产品质量,产品纳入供厦食品“鹭品”范畴,推动制定鲍鱼制品生产行业标准;针对养乐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提出的产品保质期与周转期间的矛盾困扰,指导企业优化货品管理模式,每年减少约60万产品过期损失。 【特点效果】 食品安全点多、面广、链条长,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需实施综合治理、共同守护。厦门市集美区市场监管局充分调动属地政府、主管部门、食品企业、市民群众等力量参与共建共治,依托“学村资源”优势,将原本深居高校的专家学者们“请出来”,共同为辖区食品安全把脉问诊,参与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靠前服务食品企业、科普法规宣教等工作,在大大提升了依法解决企业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能力的同时,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多方共赢。在2022年度市对区食品安全工作考核中,集美区排名全市第一,连续6年食品安全工作等次为A级,消费者食品安全满意率大幅提升至90.6。相关经验做法在市场监管总局、省市场监管局专刊及省委办《八闽快讯》等刊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