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福建消费网从漳州市市场监管局获悉,2024年以来,漳州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把食品安全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持续开展全链条治理,全市食品安全状况持续稳定向好,未发生较大以上的食品安全事故,食品安全工作连续五年获评A级,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2024年全市食品安全评价性抽检合格率99.6%,农产品监督抽检总体合格率99.44%,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99.34%,加工食品抽检总体合格率99.14%。校园食品安全“三色”评榜、查处全国首例“特供酒”清源打链案件等做法得到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和省食安办的肯定和推广。 漳州市委、市政府领导带头包保A级主体,带动市、县、乡、村共8065名干部分级包保督导78195家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共发现问题1.4万个,问题整改率99.95%。漳州组建食品科学研究院,构建食品领域公共技术服务体系,赋能行业转型升级,注入新质生产力,打开产业发展新空间。分级分类开展225场业务培训,培训从业人员、监管人员、包保干部超1.33万人次。组织基层包保干部参与全市食品安全知识竞赛活动,进一步提升队伍履职水平。印发《漳州市进一步优化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工作机制实施方案》《漳州市食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办法》等文件,进一步健全食品安全工作机制。 漳州实施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连续25年把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列入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一是源头治理提质增效。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工程,2024年全市化肥、农药使用量分别同比降低3.43%、2.81%。大力推进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与“一品一码”追溯并行制度,4697家农产品生产主体、1434家水产品生产主体纳入“一品一码”平台。开展风险等级评定,动态调整食品生产经营主体监管频次。聚焦食品风险监测和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开展飞行检查。推进监管现代化改革,统一使用一体化平台、“智慧市监”APP移动端开展协同检查。对学校食堂、承包经营企业、校外供餐单位开展全覆盖检查,排查问题3042个。出台学校、食堂承包经营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印制《校园食品安全应知应会》口袋书,进一步明确三类“关键少数”的岗位职责。全市食品抽检35341批次,达7批次/千人。食品抽检总体问题发现率从2.54%提高到3.07%;食用农产品问题发现率从3.15%提高到3.6%。五是应急体系实战检验。成功承办2024年福建省重大(Ⅱ级)暨漳州市较大(Ⅲ级)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实现了以演练促实战、以实战促提升的目标。 漳州对80家重点食品生产企业开展可视化升级改造,以“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实现重点类别食品的全过程溯源监管。对校外供餐企业和市属学校食堂进行“互联网+明厨亮灶”引入AI监管。依托“互联网+明厨亮灶”系统和全省市场监管业务一体化监管平台,每月进行综合评分。运用风险分析模型,对主体的食品安全状况进行量化评分,采取“红黄绿”三色分类标识、预警提醒。搭建起全市统一的农贸市场食品安全溯源管理平台,有效提升“菜篮子”工程质效。 出台《漳州市支持食品加工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八条措施》,将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列入“9+5千百亿产业培育行动计划”,着力打造食品产业千亿级产业集群。实施“一企一策”“一坊一策”,选派专家驻点指导帮扶,累计指导企业建立、完善管理流程及各类管理制度近650项,帮助解决生产工艺、检验检测、质量管理等难题130余个。指导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申报食品安全领域科技研发项目,共有11个项目获得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选认食品相关领域科技特派员63人,精准对接企业、合作社需求并达成合作,推广食品产业安全先进技术。 漳州市市场监管部门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月、全民营养周等活动,举办中小学生书画作文比赛、食品安全教育基地开放日等,营造食品安全共治氛围。常态化开展“你点我检”活动,举办“漳州古城网红店”“学校食堂”“农贸市场食品”等三个专题网络投票,参与人数34万人次。以政府全域托底的模式,为市民购买食品安全公共责任保险,多种渠道分担食品安全突发事件风险。同时积极推动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主动购买食品安全责任险。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社会各界人士为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充分调动和激发社会各界主动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张轩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