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浦三沙东壁村是著名的滩涂摄影胜地,全国各地游客纷至沓来,只为目睹海天一色的日落美景。为把这片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霞浦县以“金融信用村建设”为抓手,通过“金融信用+整村授信”模式,大力支持东壁村发展“特色民宿+海上养殖”的渔旅融合产业。2019年在该村获评宁德市首批“金融信用村”后,当地人民银行指导金融机构在金融信用户评定的基础上实施“整村授信”,为全村243户家庭统一评价授信,加大农户贷款和信用贷款覆盖面,有效缓解了村民担保物不足的融资难题。截至6月末,全村贷款余额3773.65万元,较创建前增长1.2倍,其中信用贷款余额1409.63万元,较创建前翻了近六倍,农户贷款覆盖面也从创建前49%增加到93%。在“金融信用+整村授信”带动下,东壁村的紫菜、生蚝、滨海旅游、远洋捕捞等产业全面振兴,该村2023年产值预计可达4300万元,较创建前增长1.05倍。 12月12日,福建消费网从中国人民银行福建省分行征信管理处获悉,“整村授信”是指以村为单位,按照一定的覆盖面,对符合条件的村民给予一定的贷款额度授信及配套优惠政策。其核心思想是将村视为一个整体,通过综合评估整个村的信用状况来决定是否授信以及授信额度的高低。“整村授信”有效缓解了农户贷款难、贷款慢难题,是福建落实金融惠农政策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金融服务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近年来,为充分发挥信用激励机制作用,不断提升农村整体守信意识,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协调推进福建省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国人民银行福建省分行联合省发改委等多部门出台金融信用村、乡镇、县建设工作方案,按照“政府主导、人行牵头、多方共建、标准共认、成果共享”模式,开展福建省金融信用示范村、乡镇、县创建工作,通过夯实信用基础、优化信用评定、强化增信惠农,实现统一创建标准、评价程序、优惠政策、日常管理,持续提升福建省金融信用村、乡镇、县建设质效。 福建积极引导涉农金融机构“线上+线下”相结合,通过走村入户上门采集、与征信机构合作、从政务平台获取等方式,多渠道、广覆盖采集农户信用信息,扩大信用信息建档面,丰富信用信息维度,完善农户电子信用档案,科学评估农村经济主体信用状况。持续创新“福菌贷”“福茶贷”“福叶贷”“青竹贷”等信贷产品,不断提升惠农支农服务水平。截至9月末,全省金融机构已为729万户农户建立信用档案,并对已建档的402万户农户累计发放贷款19541.04亿元,信用贷款余额1080.92亿元,约占贷款余额的20%。 2019年,中国人民银行福建省分行选取宁德试点开展金融信用村、乡镇、县建设并及时总结经验,2021年联合省发改委等六部门出台福建省金融信用村、乡镇、县建设工作方案,按照“政府主导、人行牵头、多方共建、标准共认、成果共享”模式,科学设置评价指标,优化评价标准,严把金融信用建设质量关,提升金融信用建设公信力和权威性。截至9月末,全省共评出3247个金融信用村、73个金融信用乡镇、2个金融信用县。 中国人民银行福建省分行推动金融机构出台配套优惠措施,加大优惠信贷供给,金融信用村、乡镇、县可享受包括贷款额度提升、利率优惠、信贷倾斜、手续简化、服务优先等方面的政策倾斜。积极为金融信用获评地区争取政府优惠政策,提高参评地区积极性,增强守信经济主体和相关单位的荣誉感和获得感。截至6月末,全省各地出台金融惠农支农、政府奖励等优惠政策73项,金融信用创建区域贷款余额1283.95亿元,较首次评定前增长20.06%,信用贷款余额289.04亿元,较首次评定前增长39.34%。(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