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消费网

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兴业银行“点绿成金”探索实践之路

来源:福建新消费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8-15 19:41:39    分享到:

8月15日,正值“两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又逢第三个全国生态日。

兴业银行根在福建,得风气之先,在“两山”理念提出当年,即在国内率先探索绿色金融业务,此后十九年不辍,持续健全“集团多元产品+双碳服务专业产品+重点行业解决专案”的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体系,走出一条具有兴业特色的绿色金融发展之路,在我国绿色金融市场稳居重要一席。

近二十年间,兴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规模快速增长,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和谐共赢。2025年6月末,绿色融资规模达到2.43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46.07%,绿色金融客户数8.65万户,年均复合增长率52.87%。绿色贷款所支持的项目可实现年减排二氧化碳2745.32万吨。

逐“绿”而行 从探路者到引领者

21世纪初,我国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绿色发展理念逐步兴起,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共识逐渐升温。

2006年,国务院召开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提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推进的战略思想。同一时期,《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我国出台《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并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

也是在2006年,兴业银行与国际金融公司(IFC)合作,推出国内首个能效项目融资产品,创造性引入贷款本金损失分担机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益和社会反响。次年,兴业银行在国内首家推出碳金融业务,并积极参与国际绿色金融交流与合作,应邀参加全球可持续金融圆桌会议,签署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机构关于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声明》,起步阶段即交出亮眼答卷。

此后,兴业银行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在实践中探索“寓义于利、点绿成金”的绿色金融发展之路。2009年,设立业内首家绿色金融专营机构——可持续金融中心;2012年,可持续金融中心升级为总行一级部门,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

随着我国排污权交易、生态补偿、绿色信贷等环境经济政策试点逐步启动,兴业银行顺势而为,把握政策机遇,陆续推出合同能源管理专项融资产品、排污权综合金融服务,并持续拓展完善绿色金融产品体系,2010年,联合北京环境交易所推出国内首张低碳主题信用卡——中国低碳信用卡,将绿色金融从企业项目领域延伸到个人消费领域。同时,兴业银行以绿色信贷为基础,创新推出绿色金融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绿色金融债券等产品,进一步畅通绿色产业多元化融资渠道。

发力治污 提前实现“两个一万”目标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明确,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两山”理念持续深化,生态环境保护事业不断向前迈进,自2013年起,“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等陆续出台,为全国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防治提供行动指南。

作为国内绿色金融先行者,兴业银行2013年首家推出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综合解决方案,在水资源利用和保护方面加大绿色金融支持力度,支持浙江省“五水共治”,重点围绕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五大领域,支持“五水共治”项目108个,信贷投入达288亿元,项目分布40余个县、市、区,覆盖浙江省主要流域和重要水系,打响了“要治水找兴业”的品牌口碑。

这一时期,我国绿色金融顶层框架体系逐步建立,2012年,原中国银监会印发《绿色信贷指引》,成为中国绿色信贷体系的纲领性文件;2016年,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2017年,我国在五省(区)八地开启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绿色金融体系持续完善。

随着绿色金融逐步“升温”,绿色金融业务在兴业银行的战略地位也不断提升,2015年,兴业银行将绿色金融作为集团核心规划业务之一;2016年明确提出“打造一流的绿色金融综合服务提供商、全市场领先的绿色金融集团”的目标,持续构建集团绿色金融产品体系,为客户提供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零售、绿色资管、绿色租赁、绿色信托、绿色基金等在内的多元化产品,全方位服务支持多元化、多层次的绿色金融需求。同时,积极担当绿色金融“智囊”角色,参与首批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规划方案与制度政策设计。

积极融入和全方位助力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兴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规模实现快速增长。到2019年底,提前实现“两个一万”的绿色金融目标,即集团绿色金融融资余额突破一万亿元,绿色金融客户突破一万户,为守护蓝天碧水净土注入金融活水。

拥抱“双碳” 打造真正的绿色银行集团

2020年,“双碳”战略目标提出,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更多资金技术投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领域,绿色产业加快发展,有效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围绕“双碳”战略目标,兴业银行将绿色金融重心从治污转向协同服务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持续提升碳金融服务能力,服务全国碳市场建设,探索降低资产碳排放量,推进自身绿色低碳运营。2021年全国碳市场启动首日,兴业银行落地碳排放配额质押融资业务,打通碳排放配额质押的各环节和流程。2023年,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重启后,落地全国首批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项目开发挂钩贷款,用于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发CCER项目。在此基础上,持续创新完善碳金融产品体系,加快推广复制碳挂钩贷款、碳配额质押贷等碳金融产品。

碳排放核算是实施“双碳”战略的基础。2022年,我国发布《关于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实施方案》,碳排放核算体系加速完善。兴业银行全面加快数字化转型,持续提升绿色金融数智化水平,2023年上线自主研发的“双碳管理平台”,帮助客户算好“减碳账”。依托该平台,兴业银行还开展全行碳盘查工作,精准服务自身绿色运营与碳管理体系能力建设,并探索投融资活动碳核算,渐进有序降低资产组合碳强度。

气候投融资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低碳转型发展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2021年,生态环境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的通知》,正式启动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兴业银行发挥绿色金融专业优势,为重点企业提供气候投融资服务,助力气候投融资标准制度建设,提升金融服务质效,为我国气候投融资地方试点工作全面启动提供金融支撑,并实现10个碳达峰试点、12个气候投融资试点战略合作签约。

为更好服务“双碳”战略实施,兴业银行进一步深化绿色金融体制机制改革,2022年以来,将绿色金融部与战略客户部合署,形成绿色金融、战略客户相融合的新格局,强化绿色经营理念与行业客户生产经营的紧密结合,让绿色金融服务到更多客户,同时推进实施绿色金融人才万人计划,打造真正的绿色银行集团。

拓维升级 绘就美丽中国新图景

建设美丽中国,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2024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2025年,我国发布《关于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的实施意见》,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指明了方向。

围绕美丽中国建设,兴业银行持续拓宽绿色金融服务范围内涵,升级绿色金融产品服务体系,深化“绿色+产业”经营,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绿色转型,推动绿色金融业务惠及更广泛产业及客户,全力支持重点区域建设绿色发展高地。

在服务京津冀减污降碳方面,为河北省钢铁行业转型升级提供定制金融服务方案,支持全球首例120万吨氢冶金示范工程连续稳定生产。在服务长三角区域高水平保护方面,深耕新能源及储能产业,打造绿色工厂与零碳园区,助力设备更新改造等,落地全国首单响应ESG指南多指标挂钩贷款、响应ISSB要求的可持续发展挂钩银团贷款。在服务粤港澳融合创新方面,落地气候友好型债券、中欧共同分类目录绿色债券、深圳首笔红树林保护碳汇质押融资业务等创新产品。在支持长江大保护方面,首家推出“节水贷”项目,支持江苏省水源地保护、水环境修复,支持昆明滇池治理与保护等项目。在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方面,支持兰州新区黄河流域生态储备林项目,通过大规模植树造林、生态修复、增强区域水源涵养能力,重塑生态屏障。

新质生产力就是绿色生产力。兴业银行一方面围绕绿色产业化,紧抓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新三样”的产业新机遇,积极布局新赛道,向绿色交通、绿色物流、文旅产业等领域加速延伸,另一方面围绕产业绿色化,支持传统产业低碳转型,助力企业节能降碳改造和能效提升。2025年6月末,兴业银行投向高碳行业绿色低碳转型领域融资规模超2300亿元。

在绿水青山间遇见美丽中国。近年来,兴业银行持续深耕新能源、绿色交通、低碳转型等“降碳”重点领域,加大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固废处理等“减污”重点领域支持力度,截至6月末,“降碳”“减污”领域绿色融资余额分别超5800亿元、14400亿元。

“未来,兴业银行将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坚持专业创新,盘活生态资源价值,进一步拓展绿色金融业务深度和广度,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美丽中国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兴业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

责任编辑:沙鹏成
首页 | 版权声明 |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公共服务 | 衣食住行 | 日常消费 | 图片 | 视频 | 区域

Copyright © 2020-2029 福建新消费 福建消费网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福建联合信实律师事务所 邱兴亮律师
闽ICP备20009188号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10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