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消费网

“经典传承——福建传统折子戏展演”在福州开幕

来源:福建新消费     发布时间:2025-09-21 20:12:30

2025年9月20日晚,由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福建省艺术研究院承办的“经典传承——福建传统折子戏展演” 在福州芳华剧院正式拉开帷幕。

展演活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以保护传承作为剧种生存发展的根本策略,在全省范围内遴选81个折子戏和1台大戏,32个演出团体在福州集中展演,是近年来福建传统戏曲抢救、挖掘、保护与传承成果的集中展示和成果检阅。特邀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原一级巡视员吕育忠,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中国戏曲学会会长王馗等领导、专家出席。

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吴新斌在开幕致辞中表示:传统折子戏浓缩了各戏曲剧种的表演精髓和音乐精华,是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呈现。要进一步明确将保护传承作为地方剧种生存发展首选策略这一指导思想,努力挖掘、薪传、复排、培养、展示、传播一批经典,为福建戏曲剧种的传承营造更加良好的生态环境。

王馗所长深情回顾了25年前他在福建进行的戏曲调研,并高度肯定了福建戏曲的价值意义和重要地位,指出福建的戏曲艺术史,就是一部鲜活的中国戏曲艺术史;福建戏曲艺术的过去与现在,代表了中国戏曲史发展的代表性成就;福建戏曲提供给戏曲界乃至中国文化界的艺术遗存与传承样本,充分地张扬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品质。

展演包括“莆仙戏专场”“提线木偶戏专场”“越剧专场”“高甲戏、打城戏专场”“稀有剧种专场”“闽剧专场”“歌仔戏、潮剧专场”“布袋木偶戏专场”“京剧专场”“闽西汉剧专场”“梨园戏专场”在内共13场,涵盖本土剧种莆仙戏、梨园戏、闽剧、高甲戏、歌仔戏(芗剧)、潮剧、闽西汉剧、打城戏、南词戏、三角戏、大腔戏、平讲戏、四平戏、山歌戏、北路戏、梅林戏和跨省剧种京剧、越剧共18个戏曲剧种,以及布袋木偶和提线木偶2种木偶戏,传承展示各剧种世代累积的艺术精粹。其中包括:入选中国戏曲像音像工程录制演员(剧目)的梨园戏《朱弁·裁衣》、闽剧《梅玉配·搜楼》、莆仙戏《叶李娘·刺血写本》、高甲戏《昭君出塞》、越剧《红楼梦·金玉良缘》《玉蜻蜓·前游庵》、梨园戏《陈三》;入选文化和旅游部优秀传统戏曲折子戏复排计划名录的梨园戏《玉真行》、莆仙戏《张协·中途遇难》《虎牢关》、高甲戏《送水饭》《骑驴探亲》《许仙谢医》、打城戏《李世民游地府·火判》、汉剧《百里奚认妻》、南平南词戏《百花赠剑》、四平戏《白兔记·磨房会》、平讲戏《赠金钗》、梨园戏《陈三》;入选文化和旅游部重点传统(经典)剧目复排计划的梨园戏《陈三》等,充分展现福建戏曲艺术的经典魅力与文化厚度。

开幕式以莆仙戏专场演出启幕,展演将持续至9月26日。期间,除剧场演出外,将组织观摩、研讨,开展福建戏曲“经典传承”优秀案例评选,特邀王馗、朱飞跃、陈鹏等专家开展系列学术讲座等,进一步提升活动的专业性与影响力。闭幕演出将由梨园戏大戏《陈三五娘》压轴登场。福建省艺术研究院等视频号将对每场演出进行同步直播。同时,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打造“来福建看好戏”文旅品牌,推动传统经典在更大范围传播,彰显福建戏曲传承发展的新气象,充分展现新时代八闽戏曲的气韵与风采。

本次展演是自2016年“福建百折传统折子戏展演”以来,规模最大、剧种最全、内容最为丰富的一次戏曲盛会。十年来,福建新增专项资金,持续对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经典复排项目、非遗地方剧种公益性演出给予扶持,三年一届举办福建省中青年演员比赛,多渠道推动福建戏曲事业繁荣发展。为系统保护八闽大地上的中华戏曲文化瑰宝,2024年起全面启动了新时代福建戏曲“经典传承”系列工程,更全面、更规范地加强传统艺术的抢救、挖掘与保护,推动出成果和出人才相结合,抓作品和抓环境相贯通,精准传承世代累积的艺术精粹,建强新时代福建戏曲“闽军”队伍,推动戏曲经典更多、更好地在群众中演出、在演出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为新时代艺术创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夯实基础。

一系列重要举措,既展现了福建在提升文化影响力、展示福建新形象上久久为功的坚定决心,在传统戏曲保护与传承方面的积极行动,也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福建样本”。(张轩宇)

责任编辑:沙鹏成
首页 | 版权声明 |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公共服务 | 衣食住行 | 日常消费 | 图片 | 视频 | 区域

Copyright © 2020-2029 福建新消费 福建消费网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福建联合信实律师事务所 邱兴亮律师
闽ICP备20009188号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10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