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中国电信2025—2026年度一级干线光缆及接头盒集中采购项目部分01标包干线光缆公示,涉及G.654.E光纤数量约224万芯公里,这是中国电信首次以框架形式进行干线光缆招标。伴随国家“东数西算”工程全面推进,骨干光缆网络建设提速,以中国电信为代表的电信运营商加大建设力度,剑指算力“黄金通道”。 骨干光缆网络建设提速 本次中国电信采购光缆涉及的G.654.E光纤,兼具大有效面积和低衰减系数,支持大带宽、低时延、长跨距传输,是行业公认的400G、800G及未来Tbit/s超高速传输技术的首选光纤。 据了解,本次中国电信一级干线集采G.654.E光缆规模仅能满足大半年的项目需求。据估计,2026年中期或下半年中国电信将进行新一期干线集采,规模会更大。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也进入G.654.E干线网络建设高峰阶段。今年7月,中国移动采购与招标网发布的2025年至2027年G.654E光纤光缆产品集中采购项目招标公告显示,将集中采购产品为G.654E光纤光缆产品,预估采购规模约2.29万皮长公里,折合313.86万芯公里。 此外,国家电网公司近五年已部署了G.654.E OPGW光缆超1万皮长公里,多个在建或已规划的特高压工程已明确使用超低损耗G.654.E光纤。据统计,目前国家电网在哈密-重庆、金上-湖北等六项特高压工程中已批量应用G.654.E光纤。另外,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也启动了G.654.E产品的采购。 从建设方面来看,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国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7377万公里;首批168个小区、工厂和园区的万兆光网试点部署顺利开展。400G骨干网正式规模化部署,传输带宽、网络容量、超低时延等将实现大幅提升。千兆光网已渗透至97个国民经济大类中的87个,成为智能制造、远程医疗等场景的核心基础设施。这些数据,无疑对我国骨干光缆建设提速做了最好的注解。 算力“黄金通道”价值突显 高标准干线光缆大规模铺设的背后,是算力需求的井喷。 一份来自贝恩的2025年技术报告显示,AI驱动的算力需求正在以每年4.5倍的速度增长,这一速度是摩尔定律的两倍以上,到2030年,全球算力需求可能达到200吉瓦(GW),行业价值显现无疑。 井喷的算力需求,自然会带来产业链价值的显著增长,构建“黄金通道”就是其中之一。 自“东数西算”工程全面启动以来,国家枢纽节点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算力资源东西分布不均现象虽然显著改善,但是仍然存在不足。网络通道的传输质量未能有效支撑东部数据业务西迁。跨区域、多层次算力高速直连网络尚未完全建立,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西部有效承接东部算力需求。 今年5月,工信部印发《算力互联互通行动计划》,旨在加快构建算力互联互通体系,实现不同主体、不同架构的公共算力资源标准化互联,提高公共算力资源使用效率和服务水平,促进算力高质量发展。今年10月工信部启动“城域毫秒用算”专项行动,要求实现算力中心毫秒互连、重点场所毫秒接入、应用终端毫秒可达,计划到2027年建成覆盖全国的算力高速公路网。该政策直接刺激网络设备需求,并推动边缘计算与AI行业应用的融合。 在这样的背景下,光缆已经成为信息的动脉,光通信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技术突破和市场扩展的新机会,正在重塑行业内各大公司的增长动力和投资价值。 中国电信“双管齐下”打造新优势 对中国电信而言,竞逐算力“黄金通道”当仁不让,一方面打造良好的算力基础传输设施,奠定算力发展基础;另一方面通过算力赋能千行百业。加快培育新的增长极,有效助力企业经营质效提升,着力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一直以来,中国电信在光网络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拥有全球最大的全光网络,并致力于推动光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据了解,中国电信自2018年首建低损耗G.654E商用链路开始,已在全国范围内规模建设此类光缆。同时,中国电信正加速打造“四区六轴八枢纽多通道、国际国内一体化、分区辐射”的骨干光缆大动脉,增加区域光缆的方向度,满足400G及更高速率传输系统的高效承载,支撑绿色低碳全光网络建设。例如,中国电信用全光400G网络编织了一张算力传输的“金钟罩”:大湾区3毫秒、广东5毫秒、华南10毫秒的超低时延,配合量子加密技术,构建起比SWIFT结算系统更快的算力传输体系。这就像在数字世界修建了专用高铁,让AI算力可以像电力一样即插即用。更惊人的是“超算快线”技术,能根据任务需求动态分配百G级带宽,相当于给每个AI任务配备可变轨道的磁悬浮列车。 在应用方面,中国电信精心打造了被誉为“第一科技”的“息壤”智算服务平台。该平台集合“算力、平台、数据、模型、应用”五位一体,依托智能调度技术整合全国异构算力资源,成功实现跨地域、跨服务商的算力高效调配,为千行百业的智能化转型注入强劲动力。中国电信还参与共建了长三角(芜湖)智算中心,打通后算力抵达长三角及中部城市仅需5-10毫秒,构建起高效互联的数字动脉。 面向未来,中国电信将联合产业伙伴不断推动新型光纤光缆的产业化与实际部署,持续引领产业的发展方向,结合应用场景、组网要求、技术能力,支持通用、智能和超级算力规模发展,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数字中国建设。(陈晓晟) |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106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