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消费网

2025年福建全省旅游总人数预计将突破7亿人次

来源:福建新消费     发布时间:2025-11-11 11:34:37

2025年11月11日10时,福建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五场)。今天邀请到:省文旅厅党组书记、厅长张源生先生,他将向大家通报我省“十四五”期间文化和旅游改革发展的总体情况。出席发布会的还有:省文旅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一级巡视员林守钦先生,省文旅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傅柒生先生,省文旅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吴新斌先生。

image

首先,省文旅厅党组书记、厅长张源生先生介绍了有关情况。

五年来,福建统筹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高效完成“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任务。

五年来,福建全省旅游总人数、游客总花费实现年均两位数以上的快速增长,文旅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升至10%以上,预计2025年全省旅游总人数将突破7亿人次、游客总花费将达到9300亿元,文化和旅游在扩消费、保就业、惠民生、服务美好生活、营造祥和氛围中的作用日益彰显,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五年来,坚持扎根时代、扎根人民,“闽派”文艺勇攀高峰、再创佳绩。着力打造“闽派”文艺精品和文化品牌,推动“闽派”特色文艺蓬勃发展。

一是文艺之花“绽芳华”。实施新时代“闽派”文艺精品创作工程,新创和复排提升舞剧《海上女神》等600多部文艺精品,文艺“闽军”不断发展壮大,摘得中国戏剧梅花奖“四朵梅花”、实现十二届蝉联。

二是扛鼎之作“结硕果”。实施登“高原”攀“高峰”行动,高甲戏《围头新娘》等16部作品获得国家级奖项,连续八届荣获“五个一工程”奖。在刚刚闭幕的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上,我省首次同时斩获两项“文华奖”并实现三届蝉联,3件作品荣膺群星奖、获奖数创历史新高,取得文艺评奖制度改革以来最好成绩,尽显“闽派”文艺风采。

三是演出之韵“乐民心”。成功举办两届福建艺术节、三届全国南戏展演等大型文艺活动,入选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文艺展演精品力作数量居全国前列,常态化开展“文艺倡廉”等公益演出,文艺院团各类演出观演观众超1.1亿人次,全力打造“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

五年来,坚持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优质文化资源畅达基层、直达人心。着力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一是文化服务“效能高”。推动出台《福建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公共文化场馆错时延时开放惠及群众近1.2亿人次,群众满意度居全国第6位,公共文化服务实现从“有没有”向“好不好”的转变。

二是文化设施“品质好”。加快建设福建美术馆、海峡演艺中心等重大文化设施,创新打造“八闽书房”,培育一批最美公共文化新空间,上等级公共文化场馆比例升至90%,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形成。

三是文化活动“人气旺”。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创新开展“周末戏相逢”公益演出,设立“艺”齐乐民星大擂台,打造福建“艺超”,全网传播超2亿人次。每年举办超3万场群众文化活动,持续打响村歌村晚、百姓大舞台、街头艺术展演等品牌。

四是文化交流“融合深”。推动出台《文化和旅游领域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若干措施》,加快建设世界闽南文化交流中心,深入打造两岸同胞喜闻乐见的流行文化中心,打响世界妈祖文化论坛、两岸文博会、“福建文化宝岛行”等活动品牌,拉近系紧两岸文化交流纽带。

五年来,坚持守护根脉、赓续文脉,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守正创新、焕发新颜。着力加强系统性保护和创新性发展,精心守护八闽文化瑰宝。

一是文物保护更“实”。推动出台《福建省红色文化遗存保护条例》,加快建设长汀、宁化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累计实施文物保护修缮工程超1200项,万寿岩、城村汉城入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壳丘头遗址群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文物“四普”新发现文物数量居全国前列。

二是世遗品牌更“响”。成功举办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我省世界遗产数量增至5项,并列全国第3位。持续推进万里茶道等申遗,有10个项目列入世遗预备名单,较上一轮增长1倍。

三是非遗传承更“活”。实施非遗保护传承工程,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增至10个,是全国唯一在非遗保护三个系列获得大满贯的省份。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达145个、居全国前列,成功创建国家级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区,打造一批特色非遗街区、非遗工坊,奋力推动非遗“生活化、产业化、时尚化”,让非遗“见人见物见生活”。

五年来,坚持品牌引领、业态赋能,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深入打造、全面起势。不断完善“11537”空间布局,积极拓展文旅市场新空间,擦亮“清新福建”金字招牌,着力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一是产品业态做强做优。抢抓入境免签政策机遇,出台促进入境旅游高质量发展12条举措,培育五大世界遗产地文旅集聚区,推出十条入境旅游经典线路,联合国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实现零的突破,海丝旅游重要枢纽地加快建设。2024年接待入境游客数量居全国第6位,今年前三季度接待入境游客人数、入境游客旅游花费增长均超60%。

二是品牌营销出新出彩。举办“炫彩中国·清新福建”全球推介活动,全网传播覆盖超3亿人次。聚焦“一路山海一路歌”等主题,每年开展近万场特色活动、推出超千项文旅惠民措施,宣发《你要怎样打开福建》等系列创意宣传片,创新举办“清新福建”脱口秀,培育“簪花围”“三条簪”等一批爆款IP,打造市场引流“强磁场”。

三是服务质量提档提效。着力解决入境旅游痛点、堵点,实施入境旅游“一优双提升”工程,优化国际旅游服务体系,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游客接待服务队伍,开展“福剑净旅”系列专项行动,打造“放心游福建”2.0版本,营造优质的国际旅游服务环境。

五年来,坚持融合赋能、筑链强基,文化旅游支柱产业支撑有力、能级提升。着力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做好“文旅+百业”“百业+文旅”文章,连续三年高规格召开全省文旅经济发展大会,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的意见》。

一是项目强链。深入实施“311”重大项目带动行动,累计实施省级重点文旅建设项目超900项,建成一批文旅新地标。

二是龙头固链。实施景区“强基焕新”行动,打造“观山阅海”1号风景道、“闽韵福游”世遗廊道,培育创建一批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等品牌项目,在实现“市市有5A”的基础上又新增2家国家5A级景区。

三是业态融链。推进文旅商体农等加速融合,开展“福建礼物”文创培育推广,培育“跟着演出/影视/赛事去旅行”新业态,打造东南演艺经济高地,推动建成《屿见闽南》《月映武夷》等一批沉浸式文旅项目,做热城市漫游、奔县游、乡村游。

四是金融活链。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滚动更新文旅企业“白名单”,推动组建省级文旅数创基金,设立绿色文化旅游发展基金。推动设立文旅专项授信额度,创新“民宿贷”等产品,截至今年9月全省文旅及相关领域贷款余额突破6000亿元。

五载砥砺奋进,以山海为卷、以文旅为笔,奋力书写文化强国、旅游强国的福建答卷。站在新的起点,紧扣“在提升文化影响力、展示福建新形象上久久为功”这条主线,编制和组织实施好“十五五”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规划,奋勇争先,再上台阶,奋力建设更高水平文化强省,奋力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奋力培育壮大文化旅游支柱产业,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福建篇章贡献文旅力量。(张轩宇)

责任编辑:沙鹏成
首页 | 版权声明 |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公共服务 | 衣食住行 | 日常消费 | 图片 | 视频 | 区域

Copyright © 2020-2029 福建新消费 福建消费网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福建联合信实律师事务所 邱兴亮律师
闽ICP备20009188号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10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