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中国电信研究院联合浙江电信,携手清华大学、上海清申科技、北京捷蜂创智科技,依托云网融合大科创装置天地一体卫星试验能力,成功完成NTN(非地面网络)制式在中轨卫星条件下的在轨技术验证。分析认为,此次试验的成功,为远洋、极地等特殊场景通信及6G天地一体组网奠定关键基础,也是中国电信抢占6G天地一体组网先机的又一重要进展。 重要试验实现三大创新突破 中轨卫星与地面终端之间的链路动态性强,导致NTN信号同步困难,这是星地通信领域长期存在的技术挑战。随着5G NTN技术的逐渐成熟,6G时代加速到来,天地一体融合路径愈发清晰。 据悉,本次试验依托轨道高度2万公里的“智慧天网01星”展开,聚焦极地科考、宽带边疆、远洋宽带通信等地面网络覆盖缺失的特殊场景通信需求。试验配置Ka频段100MHz带宽,基于自研的NTN终端样机,完成FR2频段n510参数配置的透明转发模式在轨通信技术验证及海域宽带应用试点,实测下行峰值速率达140Mbps,可充分满足上述特殊场景下的终端直连卫星的高速数据通信需求。 本次试验实现三大创新突破:一是完成业界首个NTN在2万公里高度的中轨卫星宽带通信能力在轨试验,填补该领域技术验证空白,结合清华智慧天网的泛同步星座设计理念,为6G的天地一体组网奠定基础。二是研发团队突破中轨星地链路动态性带来的同步难题,研发NTN自动动态跟踪与适配信道的定时和频率同步技术,确保终端在复杂信道环境下的稳定可靠接入。三是攻克大带宽有限接收信噪比条件下的传输效率瓶颈,通过链路译码性能增强技术,将频谱效率提升至1.4bit/s/Hz,为6G天地一体的标准化提供性能参考。 抢占先机推进6G天地一体能力建设 天地一体是6G典型特征之一。一直以来,中国电信将天地一体作为6G发展的核心方向,持续推动地面网络与卫星网络的深度融合,抢占未来发展先机。 除了此次NTN制式在中轨卫星条件下的在轨技术验证,近日中电信数智科技有限公司也荣获“一种基于6G的天地一体化传输优化及拓扑测绘的方法”的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这项技术的核心在于“天地协同”——地面网络负责城市和人口密集区域的高效通信,而卫星网络则填补偏远地区和空域的通信盲区。两者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全方位覆盖的通信网络,好似织就一张无形的“通信天网”。 在天地一体化网络架构方面,中国电信致力于构建地面网络与卫星网络深度融合的立体通信体系。通过毫米波、太赫兹频段的技术突破,以及自主研发的5G+/6G无线仿真平台,实现了星地融合网络的高效协同。 中国电信还发布了《6G网络架构展望白皮书》《6G分布式组网技术白皮书》等多部白皮书,推进6G创新与产业进程。这些前瞻性的布局与技术突破,极大地推动了6G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与落地应用。 目前,中国电信积极打造星地融合创新应用,已突破卫星网络体制优化、芯片一体化小型化、天地一体融合运营等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率先推出了大众智能手机直连卫星双向语音通话与短信收发商用通信服务。据了解,依托天通卫星系统能力,中国电信已形成覆盖芯片研发、终端制造、网络建设、应用开发、服务提供、市场拓展等全链条自主可控、健全完备的卫星移动通信产业合作生态和产品服务体系。 创新赋能,拓展智能应用场景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卫星通信作为构建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的核心支柱,其规模发展已不再是单一企业的“独角戏”,而是全产业链协同共进的“大合唱”。中国电信深积极创新赋能,以开放生态为关键纽带,拓展智能应用场景。 在行业生态建设方面,中国电信通过搭建开放合作平台,有效串联起卫星通信产业链的 “上下游”,形成了环环相扣、协同高效的产业生态闭环。在上游,中国电信积极与卫星制造企业、核心元器件供应商开展深度合作,针对卫星通信终端芯片、相控阵天线等关键技术瓶颈,联合设立研发基金,推动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在中游,中国电信携手卫星运营商、系统集成商,构建标准化的技术接口与服务体系,打破了不同企业间的技术壁垒与数据孤岛。通过统一的通信协议与运维标准,实现了卫星资源的高效调度与共享,让原本分散的卫星通信服务能力形成合力,更好地满足应急通信、偏远地区网络覆盖等民生需求。 在应用方面,中国电信联合终端厂商、行业应用解决方案提供商,针对交通、能源、农业等垂直领域推出定制化服务,将卫星通信技术与行业场景深度融合。从2020年1月天通卫星系统正式面向社会提供服务,到2023年9月中国电信全球首发手机直连卫星业务,到2025年7月发布直连卫星全场景应用,中国电信用不到两年时间完成了从技术突破到规模商用的全过程。在车联网领域,中国电信联合多家车企推出“汽车直连卫星”功能。据了解,目前中国电信已经与赛力斯、奇瑞、比亚迪、吉利等7家车企开展合作,并推出7款直连卫星车型。 未来,中国电信将依托卫星通信技术优势,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加快推进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天地一体网络融合发展,携手合作伙伴共同探索更多应用场景,加速构建卫星通信产业创新生态圈。(陈晓晟) |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106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