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成功奔月
来源:东南快报 作者:人气:706次 发布时间:2007-10-25 00:00:00 分享到:
![]()

10月24日,18时04分,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10、9、8、7……3、2、1,点火!”就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指挥员李本琪喊出点火口令的同时,发射控制台操作手皮水兵按下了红色的点火按钮。
排山倒海般的轰鸣声压向重重群山。站在山坡上向北望去,仿佛是发射台上那瞬间绽放的烈火,把总质量243吨、全长52.52米的火箭稳稳托起。
火光腾起的这一刻,整个工程的上万名参试人员和数万台套设备一齐发动。
“火箭飞行正常”“跟踪正常”“遥测信号正常”……从西昌到北京、西安以及分布在青岛、厦门、喀什的测控站,从太平洋上的两艘远望号测量船到首次在航天器测控中引入的四地大型天文射电望远镜,测控数据火炬接力般实时传来。
两分半钟后,火箭实施一二级分离。预计坠于贵州山区的第一级,在空中划出了一道下落的弧线,而继续飞行的火箭,转眼间就消失在了白云重重的天际……
数百名新闻记者的镜头,追随着火箭一路前行。参观台上人头攒动,2.5公里安全距离之外的山间小路上,挤满了身着盛装的彝族村民。
观摩发射的来宾中,还有来自日本、德国、意大利等国的航天专家。中国航天发射邀请外国来宾现场观摩,表达了中国人和平开发空间资源造福人类的责任感。
整流罩分离,二三级分离,三级发动机关机……隆隆的声响渐远,指控大厅屏幕上跳动得让人眼花缭乱的数字和曲线,记录着火箭飞行的每一刻。
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经过1473秒飞行后,将“嫦娥一号”卫星送入太空,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18时29分,“星箭分离”的报告声在大厅响起。
18时29分,南太平洋上的远望三号测量船报告,星箭成功分离。紧接着,经过测算,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传来数据,卫星进入近地点为205公里,远地点为50930公里,周期为16小时的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接下来的时间里,卫星将在南美洲上空完成太阳帆板展开、天线展开等一系列动作。
据了解,“嫦娥一号”卫星将在现行轨道上运行一圈半,25日在远地点发动机进行点火,使轨道近地点抬高到600公里左右。
“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成功之后,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在西昌发射中心发表讲话,转达了胡锦涛总书记对“嫦娥一号”成功发射的祝贺。
曾培炎表示,“嫦娥一号”卫星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探月工程迈出关键的一步。航天战线所取得的成绩可以载入中国伟大复兴的史册。
他同时向工程各环节、系统提出了工作要求,并期待大家通过努力奋斗,做好后续工程的开发,取得新的成就。
探月二期 已进行方案论证
“经过数百名科学家充分论证,探月工程二期方案已经初步形成,目前正在进行技术攻关。”卫星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叶培建昨天对记者表示。
中国探月工程制定了三步走战略,一期工程为“绕”,二期工程为“落”,将在2017年左右进行的三期工程为“回”。
如果“嫦娥一号”卫星发射任务进展顺利并最终取得成功,2009年至2015年,中国将实施探月二期工程,进行两到三次的月球软着陆巡视勘察,为建立月球基地收集基本数据资料。
此前,月球科学应用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称,二期工程中,月球车和软着陆器将主要完成4大科学任务:探测月球的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精细探测月球表面的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探测月球的内部结构;探测月球的表面环境、对地球的电离层进行极紫外观测并进行月基的光学天文观测。
“夸父”计划 五年后有望实现
昨天上午,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肖佐教授对记者透露,中国的目光不仅“锁定”月球,也开始“瞄准”太阳,筹划另一项雄心勃勃的“夸父计划”。再过五年,“夸父”卫星有望“逐日”。
肖佐透露,我国将在2012年开始“夸父计划”,这一计划是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国防科工委共同予以支持的项目。“夸父”卫星预计发射时间在2012年至2014年之间。目前,该项目已经做了科学立项。
肖佐透露,“夸父计划”包括三颗卫星,有一颗卫星能够面对太阳,把太阳的扰动情况发回地球。在该点上观测,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日地扰动过程。此外,在地球轨道上,也放出两颗不同相位的绕地卫星,对北极进行24小时连续的成像观测,对极光现象与太阳粒子喷发的关系进行研究,这在国际上是一个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