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黄金周将至,网络自发组织的户外运动逐渐增多。专业人士提醒—— 参加户外运动应谨慎 ■本报记者 宋 辉 随着“十一”黄金周临近,许多户外运动爱好者已开始制订自己的户外运动计划。与此同时,记者在一些网络论坛中看到有自发组织前往四姑娘山的,有组织荒岛户外活动的,诸如登山、徒步穿越等户外活动,比比皆是。记者注意到,大多数网络户外运动发起者根本称不上专业,只是凭着一股热情组织户外运动的。 近几年,国内户外运动爱好者不断增多,但险情也屡屡发生。例如去年“五一”期间,徒步穿越内蒙古库布齐沙漠的一名女队员身亡;新疆31名户外运动爱好者在穿越车师古道时遭遇暴风雪走失,3天后才被安全救回;今年3月,11名绿野网站的驴友自发组织攀登北京灵山时迷路,网友“夏子”不幸遇难。那么,在国庆期间参加户外运动应该注意些什么呢?为此,本报记者采访了业内人士。 ●加入专业户外运动俱乐部 是首选 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攀岩攀冰部副主任丁祥华告诉记者:“户外运动一般都是选在离城市较远的地方,与其他体育运动不同的是,户外运动存在着不可预知的因素。比如气候的突变、方向的迷失、岩石滑落等,凡喜欢户外运动的人首先要注意培养生存技巧和能力,可以先参加培训班,或通过有经验的人带一下,千万不要蛮干。”丁祥华强调,如果没有户外运动的经验,也没有加入到专业的户外运动俱乐部中,那还是将户外活动范围缩减至“旅游”范畴之内为好。 户外运动爱好者在了解了一些专业知识,掌握了一些基本技术以及基本器材的使用,具备一定的经验后,选择出行的伙伴至关重要。选择有正规资质的户外运动俱乐部,然后还要选择那些体质好、有协作精神、文化素质较高、善于与人交往的同伴。因为在户外活动中随时可能遇到险情,如果不能冷静面对,惊慌失措,便会失去最佳救助时机,所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户外运动爱好者应当注意的。参加户外运动也要循序渐进。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户外运动爱好者在参加活动前,应该有周密的计划和安全保障,比如活动大概需要多长时间,需要什么样的装备、人员,户外运动区域内的急救电话等。完善的户外运动计划,将有利于保障户外运动爱好者的安全。 ●提高安全意识户外运动装备很重要 每年的“五一”、“十一”假期,参加户外运动的人成倍增加,但由于许多人并不了解户外运动,安全意识不强,把户外运动等同于旅游,最终导致受伤甚至失去生命的事件时有发生。丁祥华表示,“自发组织的户外运动最好不要参加,因为缺乏安全保障。比如说参加户外运动中常常用到的绳索,因为各种原因,自发组织者使用一些不标准的绳索,这就大大增加了危险系数。而加入到有正规资质的俱乐部中参加户外活动,一般在装备上不会存在质量问题。” 记者了解到,选择户外运动的装备,如选择什么样的登山鞋、鞋垫、袜子、帽子、手套,太阳镜、防风镜等都非常有讲究。在高寒地区,使用头部保暖的帽子,就可避免因体温丧失而致伤致死。高温下,太阳帽、墨镜等防暑用品就派上了用场。这些仅是一些简单装备而已。值得一提的是,户外运动前检查装备的安全性如同保护技术同等重要。但目前国内的许多户外爱好者并没有认识到户外装备的重要性。 丁祥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尤其提到,“选择户外运动装备不能当儿戏,一定要选择质量过关、具备户外运动功能的装备。由于材质的特殊性,户外服装在价格上要高于一般运动服装,对于登山者来说,一件保温性好而且防风、透气的户外衣服显得尤为重要。” ●自发户外运动缺乏“保险”保障 网络自发组织的户外运动,发起者大都不承担相应的事故责任,即便是户外运动爱好者主动购买保险,也没有专业的户外运动保险为其埋单。记者从多家保险公司了解到,大多数保险公司没有专业的户外运动保险,户外运动爱好者只能购买旅游保险,7天的保费大概在200元左右,最高的保额约为30万元。旅游意外险虽然可以提供相应的保障,但登山、滑雪、攀岩等高危险户外运动项目均被拒之门外。而与中国登山协会合作的太平洋保险有限公司、中体保险经纪有限公司虽有此类专业保险,但目前个人或自发组织的户外活动不在参保范围内,按照要求,“登山户外运动专项保险”的投保人必须是具有国家相关部门承认的有资质的法人团体,或此类机构的个人注册会员。个人要想参保此险种,必须首先加入登山俱乐部等相关法人团体。 自发组织的户外运动除不够专业,在技术、体能、经验等方面都难符合要求外,还由于大家之间互不认识,在户外运动途中很难做到相互帮助。中国登山协会专业人士不赞同人们参加那些没有责任主体、没有安全保障的,“网友”擅自组织的,具有一定风险的登山、攀岩等户外运动。如果户外运动爱好者要参加此项运动,最好加入到有资质的户外运动俱乐部中,这样不仅解决了保险问题,还有专业户外人士给予指导,也为自身安全增添了一道保护屏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