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消费网

金融业探索新方向金融综合经营正“燎原”

来源:福建消费网 作者:通讯员张陆军人气:196次 发布时间:2008-05-13 00:00:00    分享到:

    福建消费网讯(通讯员张陆军)自2003年到2007年,中国GDP增长率连续5年保持在10%以上,与这一高速增长相应的,在产业层面是中国企业利润率的提高,在金融业层面则是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从低到高的腾飞,“综合经营”即是金融业在改革之后新的探索方向。

 

 

 

  细数近几年金融业的“综合经营”进展,首先在理念上,由之前“混业经营”的提法过渡到了当下“综合经营”的提法。

 

  2005426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金融改革高层论坛”上,与会的金融界高官一致地将过去常提的“混业经营”改为“综合经营”。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魏迎宁在该论坛上称,一开始大家认为两种说法都能用,后来把概念准确了一下,混业的范围比较大,不限于金融业,也包括实业,而且混业往往是一个法人机构同时经营几类业务。

 

  时任央行研究局副局长的焦瑾璞也指出:“我国金融业曾经进入过混业经营,再到分业经营,目前总体上还是分业经营,下一步应该是综合经营。”

 

  监管层对“混业经营”与“综合经营”概念的区分和梳理,被认为是中国金融业在分业监管、总体上“分业经营”的格局之下,推进“综合经营”上的重大政策信号。

 

  而到当下的20085月,“综合经营”早已不只是理念和口号,更是在各个层面有了大踏步前进。

 

  如果以银行业为主角,可以清晰显现银行业这几年对基金业、保险业、信托业、金融租赁业、产业基金业、养老金业等行业的渗透。

 

  20052月中国监管机构发布《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在工行、建行、交行先行探路之后,以新设或收购等方式,中行、农行、浦发、招行、民生、兴业、光大等众多银行的参与,将银行进入基金业引向深入。

 

  20081月,银监会与保监会签署《关于加强银保深层次合作和跨业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银保可以开展相互投资试点,则将银保合作推向高潮。交行拟收购中保康联人寿51%的股权;另外关于建行与幸福人寿、招行与招商新诺、工行与中保国际、民生与民生人寿、北京银行与太平洋安泰,都显示出银行进入保险业的巨大热情。

 

  在金融租赁业上,在银监会新修订的《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20073月施行之后,建行、交行、民生、工行、招行的金融租赁公司推进加速,即便是新启动商业化改革的国家开发银行近期也已达成协议,将出资超过70亿元取得深圳金融租赁公司约90%的股份,通过增资至80亿元打造国内最大规模的金融租赁公司。

 

  通过入主深圳金融租赁,国开行还或将成为银泰证券的大股东。除此之外,国开行还发起设立了中非发展基金,中行则在20071月参股了渤海产业投资基金。另外还有消息称,工行正酝酿以控股或收购等方式整合华融资产公司,这样一来,华融拥有的证券等多项业务牌照也将纳入工行旗下。

 

  主角并不只是银行。以保险公司来看,其大幅参股银行业,拟议发起保险系基金公司;以证券公司来看,其对基金业和期货业的渗透则大幅推进,当下58家基金公司中有34家的控股股东为券商,2006年还出现了首家由证券公司100%控股的基金公司。

 

  除了机构股权层面之外,银行打新股等理财产品、保险公司资金进入股市、债券和中期票据市场等的发展,都推进着中国金融业的“综合经营”。

 

  以参股或子公司模式推进的行业渗透,以及在产品和市场层面推进的“综合经营”,对金融构成的多赢态势,显然不同于我国20世纪90年代初曾在事实上实行的“混业经营”,当时大多数商业银行都不同程度地通过全资或参股的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参与了证券和投资业务等,但这后来造成了金融秩序的混乱,而当下的金融控股模式,则贯彻了“分业经营”,能更有效地控制金融风险的传染性。

 “金融业综合经营的前进,其背景不只是这几年成功改革后自身实力的壮大,这只是内部因素,在客观上更重要的,一是‘金融脱媒’大趋势,二是金融业开放带来的外资的巨大挑战。”一位国有银行高层管理人员说到。

 

责任编辑:陈祺曌
首页 | 版权声明 |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公共服务 | 衣食住行 | 日常消费 | 图片 | 视频 | 区域

Copyright © 2020-2029 福建新消费 福建消费网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福建联合信实律师事务所 邱兴亮律师
闽ICP备20009188号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10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