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消费网

旧城改造动了谁的奶酪

来源:东南快报 作者:刘诗诗 发布时间:2009-09-17 00:00:00    分享到:
 “小手术”影响不大  扩城才能根本上缓解“地荒”
  
  刘波:从近几年土地放量来看,福州连续三年都没有完成限定的土地供应指标,这也是今年地价拍出新高的根源所在,但在我看来,福州还没有到所谓的“地荒”程度,今年政府已经加快了推地步伐,而部分开发商手中也有相应的土地储备。
  
  再说,城市中心区的改建,能拿出的居住地块并不大,要真正满足开发的供应量,还是应该从大福州的角度出发,积极扩城,这样也有足够的动力撑起省会城市的“火车头”效应,更好地拉动海西的发展。
  
  林旭:我认为这几幅地块并不能从根本上缓解楼市的“地荒”,从这次公布的八幅地块来看,中心城区的像是鼓楼、台江的几幅地块面积并不是特别大,而且多是商业用地。这就不单单是简单的住宅建设,而要涉及商业、办公、酒店等领域的开发,而且市中心的项目开发成本高,资金风险大,这对开发商的要求就更高了,能有这方面实力的开发商并不多,土地只会集中到一些有实力的开发商手上。
  
  中心城区换新颜  配套升级为福州增添“都市感”
  
  刘波:旧城改造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在大福州的发展思路里,中心区和新区的开发应该是平衡的,既要发展新区,将人流物流平均输送到新兴城区,从而摊开整个城市“大饼”,也应重视中心城区的旧貌换新颜,及时升级市中心的商业配套和高端民居,这次旧城改造的规模相当大,可以预期的是,市中心的城建会进一步加快大都市的升级。
  
  林旭:中心城区地块的推出,必然会掀起新一轮城市的升级。这次的八幅地块,乌山西路福大片地块、白马路上海新村、太平汀洲地块,面积都在两三百亩以上,涉及商业、办公、酒店及酒店公寓、住宅等,是一个个经济综合体的建设,升级区位优势,使老城焕发出新的活力。不过在大规模的旧城改造中,希望政府能选择旧建筑中承载的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来进行保护式的改建。理性应对土地拍卖  谨防“面粉”贵于“面包”
  
  刘波:从地产开发的角度来看,其实我有一定忧虑,中心地块一直是开发商最热衷的目标,地段好、价格坚挺,而一般开发为中高端项目,也容易成为企业的品质标杆。但另一方面,我也担心这样的“香饽饽”会引发地价的新一轮上涨,很有可能出现新的历史高位,从而引发福州房价的新一轮上涨,因此,我建议开发商理性审视福州土地市场,政府也应及时加大土地供应量,从而平衡市场的土地供需。
  
  林旭:如此大面积的旧城改造,大部分是用于商业金融项目,我想对目前的住宅市场改变不会太大。市中心的地块由于区位的优势,向来是开发商关注的焦点,但是需要提出的是,市中心的地块地段好,土地成本自然高,加上这次是旧城改造项目,拆迁和安置也是不小的成本支出,因此,要考虑资金风险和成本压力,拍地要谨防“面粉”贵于“面包”。
  
  茶馆话余 留足“公建”,才是真福音
  
  “旧城改造”怎样改才是真正的城建福音?这是值得规划者与运营商共同思索的问题,然而,对于老百姓来说,在高档的商业配套、新兴的品质楼盘之外,最渴望的,莫过于留足“公建”。
  
  在西部,成都的城市建设值得称道,在商业和民居之中,也为市民们留足了绿地。仅二环内,就有浣花溪公园、武侯祠、杜甫草堂等向市民开放的大型公园设施。而有花园城市之称的厦门,也在小小的岛屿之上,慷慨地规划多个城市绿肺,据说市民步行10到15分钟就有一个公园。这样的“公建”,不仅给老百姓留下了足够的生活空间,也相应地缓和了城市紧张熙攘的面貌。
  
  尽管目前土地已经成为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之一,但从城市规划的长远大局考虑,或许,于高楼林立之间适当“留白”,才是真写意。
责任编辑:张跃
首页 | 版权声明 |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公共服务 | 衣食住行 | 日常消费 | 图片 | 视频 | 区域

Copyright © 2020-2029 福建新消费 福建消费网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福建联合信实律师事务所 邱兴亮律师
闽ICP备20009188号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10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