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消费网

两岸代表情归桑梓五缘同续

来源:海峡都市报 作者:栏目主持涂明曾力林丹人气:1032次 发布时间:2010-04-13 00:00:00    分享到:


钟鼓齐鸣

主办单位:中国两岸文经交流协会海峡都市报社承办单位:福州三山陵园有限公司

百余名闽台同胞站在闽台先人牌位前祭拜,缅怀先祖奋勇开拓之遗风,祈愿两岸同胞世代友好和睦。昨日上午,“情归桑梓、五缘同续———庚寅年闽台同祭先祖”活动在福州市三山陵园举行,二十多名台胞冒雨赶来,与大陆民众一起祭奠两岸共同的祖先,表达希望两岸早日和平统一的心愿。

上午9点30分,钟鼓齐鸣,活动开始。闽江学院、福建职业艺术学院和福州 市艺术学校的学生们先后献上歌曲《那就是我》、诗歌朗诵《招魂的短笛》(作者余光中)、《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作者舒婷 ),拉开了活动的序幕。在这些怀念母亲、思念祖国的诗歌中,在场许多闽台同胞禁不住跟着念了起来,场面感人。

随着鸣钟八声,鼓动十通,所有闽台同胞站了起来,在闽台先祖牌位前默默悼念两岸共同先人,为两岸人民共同祈福。据了解,鸣钟八声,代表八闽;鼓动十通,代表台湾十族。

随后,中国两岸文经交流协会副理事长陈振贵先生携台胞代表一起向闽台先祖牌位上香献花。本报社会部副主任江天恩先生朗诵两岸先祖祭文。

活动最后,在场的两岸同胞跑到舞台前,共放和平鸽,放飞祈福气球,希望这份祝福能传递到台湾,让台湾同胞能知道大陆民众对他们的深深的情感和衷心的祝福。

庚寅年清明闽台同祭先祖文

作者:李沈华

维公元二零一零年四月十二日,岁次庚寅仲春。闽台同胞相聚三山,虔奉清酌庶馐,兼以笙歌琼音之仪,致祭两岸先祖,辞曰:

林丘茂秾,园田润腴。清流隽秀,芳菲馥郁。

闽越始祖,发韧山岚。凫居雁聚,沐露栉风。

初启鸿蒙,旋沐教化。崇文尚礼,修齐治平。

仲谋 东渡,方辟夷洲。隋帝三遣,凯定流求。

忠孝郑公,焚衣从戎。驱除西夷,光复先基。

清室末裔,裂土苟安。甲午败绩,拱手倭奴。

宝岛孤悬,沧海怅望。桑梓流离,枌榆涂炭。

斯民怨怒,遂举义旗。历五十载,阙壤重光。

日月蹉跎,流年逶迤。手足衷情,终不弭忘。

炎黄苗胄,敦亲嫡脉。同气连枝,五缘通贯。

届时清明,春风和煦。两岸同胞,邀集三山。

相偕禘礼,追维先灵。荐修岁祀,奠献恭伸。

来格来尝,尚飨。

□ 特写

“我继父是中山舰阵亡烈士”

在闽台先人灵位前,福州的林钦隆 先生神情严肃。他说:“大陆人,台湾人,都是中国人,都是一家人。”林钦隆的继父是中山舰阵亡烈士林逸 资。

林钦隆说,林逸资是他叔叔,一等兵,福州人。林逸资在二十出头时成为中山舰一名水兵。长期的戎马生涯,把婚事耽搁了,直到30多岁的时候,林逸资才与一名叫陈细妹的女子结婚。

1938年10月24日,由中山舰在湖北武昌金口与来袭的日本敌机对阵。到了下午,敌机的炸弹炸到中山舰,舰艇将要没入水中。这时,林逸资见身边不少战友被敌机炸死,立即提起机枪,对敌机射击。敌机见中山舰还有人站起来反击,立即飞回来疯狂扫射,林逸资中弹倒下,后随中山舰一起沉没。

林钦隆告诉主持人,当时林逸资被救上岸时,身上有五六个弹孔,仍有呼吸,但由于伤势严重,抢救无效壮烈牺牲。

林钦隆的父亲收到林逸资阵亡的通知书后,痛心不已,想到自己的弟弟没有后代,就把儿子林钦隆过继给弟弟做儿子,与婶母陈细妹 一起生活。

婶母陈细妹生前告诉林钦隆,她这辈子最忘不了的,是和林逸资婚后生活的那段日子。可时间太短了,仅有3天。

1936年年底,两人结婚。

结婚3天后,林逸资就接到舰长萨师俊命他速归的电报。临走前,陈细妹不顾丈夫阻拦,早早起来,买两个鸭蛋、四两线面,为丈夫煮了一碗“太平面”。

丈夫舍不得全吃了,将碗里的蛋夹一个给细妹,细妹再夹回来。一个蛋,互相推让了十几个回合,后来还是执意让丈夫吃下。因为她听老人说,吃了双蛋可以双保险

林逸资走的那一天,陈细妹为丈夫挑着行李,送到上游码头。船就要起锚了,丈夫还不舍得上船。码头上,他反反复复说着一句话———“打完日本仔我就回来,你别哭,我不会有事。”为了这句话,陈细妹等了60多年,终身未再嫁。

林钦隆说,林逸资夫妇俩有许多亲戚在台湾,不少子侄后辈均在台湾出生。林钦隆希望这些台湾的后生不要忘记家族中的抗日烈士林逸资,“今天闽台两岸同胞能过上和平幸福的日子,是这些英雄用血换来的。忘记了他们,是对祖宗的不敬。”

□花絮

祖籍在福州打小父母就教他说福州话

在活动现场,主持人发现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在用福州话与一旁的同伴交流,原本以为是参加活动的热心的福州市民,上前一聊才知道,老人姓张,是一位台胞。

张先生出生在马祖,祖籍福州。他说,福州话是父亲教他的,除了父亲外,许多祖籍福州的在台老乡平常见面、聚会时都说福州话。父亲告诉他,他们的根在福州,家乡话不能忘。

张先生一家子都住在台湾,但他在福州买了房子,每年都要回来两三趟。他说,每次回来都四处逛逛看看,每次看见家乡变漂亮了都打心眼里高兴。而且,他也像父亲一样,从小教自己的子女和孙子、孙女说福州话,而他们会将福州话一代一代传下去。

听着家乡戏亲切录回去给母亲听

一段闽剧《武家坡》为活动掀起了一个小高潮,在场的许多人一边听一边打节拍,甚至有些老人还跟着演员一起哼调子。主持人问在场的观众:“听得懂吗?”好几位老人连连点头说听得懂。还有几位观众说,听不懂,但听起来特别亲切。

主持人看见一位年约50岁的依姆拿着数码相机将这段闽剧演出录了下来,她姓陈。陈依姆说,父亲是台胞,母亲是福州人,嫁给父亲后一直住在台湾。母亲算得上是闽剧迷,她和母亲住在一起时常听母亲哼闽剧,母亲说这是家乡戏。后来母亲年纪大了,不再哼闽剧,但常念着要听闽剧,所以子女时常买闽剧光碟放给母亲听。现在,她要把这段闽剧《武家坡》录下来,等去看母亲时放给她听,让她高兴高兴。

名医萧治安 后人追忆先祖扶危救困仁心行医

昨日一大早,福州的萧九鹏 先生就来参加本报组织的这次活动。他说,福州一代名医萧治安是其曾叔祖,三山陵园有他的纪念园,萧氏也有许多旁系后人在台湾,所以想去看看。

虽然从未见过萧治安,但萧九鹏从小就听说他的曾叔祖的许多轶事,那些关于扶危救困的医者仁心。

萧治安是福州名医萧家的第五代传人,他精读医典,集百家之精华。

21岁时,萧治安正式开诊,为人治病。

萧治安行医数十年,对生病的贫苦亲友、邻里,均不收或少收医药费,行动不便者,萧治安还上门送诊甚至接到自己家中治疗。

萧治安数不清的义举,感动了萨镇冰 。萨镇冰特地叫人将萧治安照片放大裱褙好,亲笔题上“妙手回春”四个大字相赠,以示敬意。

责任编辑:刘维
首页 | 版权声明 |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公共服务 | 衣食住行 | 日常消费 | 图片 | 视频 | 区域

Copyright © 2020-2029 福建新消费 福建消费网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福建联合信实律师事务所 邱兴亮律师
闽ICP备20009188号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10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