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去年8月,5000点之上,当我们的“21世纪保险圆桌”对投连险大热进行冷思考时,并未料想到它竟来得如此快。
6月30日,上证指数收盘定格2736点。伴随上半年投连险单位净值的全线飘绿,代理人几乎颗粒无收,退保危机隐现。那些曾靠投连险小石子绊倒大象的中小保险公司,正被打回原形。
坚守投连险,还是转舵万能险、分红线?
北京和上海寿险市场保费数据显示,上半年万能险开始重新夺回投资型保险主导权,成为2008年救市险种。
但良药苦口,本期小专题,希望在反思投连险准入门槛、销售渠道和服务监管的同时,对中小公司转投万能险的风险给予提示。
“我们营业区600多号人(包括无资格销售投连险的代理人),这几个月人均所做的投连险保单可以个位数计。”6月末,平安人寿上海分公司长寿营业区高级业务主任沈晓雷如此粗略估算。
还没来得及充分发展的投连险个险渠道,在A股行情的疾速反转之下,剧烈收缩。
6月30日,上证指数收盘定格2736.10点,几乎已完全将去年全年的辉煌成果挥霍一空。随着各家寿险公司陆续公布上半年投连险单位净值,一幅全线惨绿的投连险景象呈现于市场——这些数字与去年投连险账户收益率普遍超过50%,优异者如新华人寿创世之约投连险账户净值涨幅高达130.8%的业绩相比,如此刺目。
历经急涨时的疯狂和暴跌时的恐慌后,猛推投连险的两大后遗症开始凸现。
全线飘绿
2.2538元。
这是光大永明人寿进取型投资账户6月30日公布的卖出价格,与其早在1月2日的2.7977元相比,已跌去19.44%。
这还不是最糟糕的表现。该公司另一个指数型投资账户,在6月30日的卖出价为1.0719元,已较年初下降达43.4%,几乎近半净值化为乌有。而这一账户曾在去年以净值增加87%的成绩,远超平均水平,一度令同行侧目。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包括光大永明指数型投资账户在内的众多投连险账户,尽管与上证指数上半年48%的跌幅相比,尚具一定抗跌性,但仍全线溃败。
例如今年上半年期间,联泰大都会的联泰财富精选账户价值从1.517元跌至0.985元,跌幅达35.06%;中英人寿金芒果A积极型账户同期净值缩水亦达34.68%;其余如太平人寿太平财富蓝筹成长账户、中德安联汇金世家财富成长账户和安联投金世家成长型账户、海康人寿金如意积极型投资账户等,缩水幅度均超过30%。
相对抗跌的则是泰康人寿赢家理财积极成长型投资账户和放心理财进取型投资账户,但其净值亦分别下跌20%和13.13%。
账户净值的急剧缩水,投资者的购买热情大受打击,致使今年上半年投连险保费收入增速放缓,已成必然。
以上海市场为例,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分险种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投连险的保费收入为36亿元(去年1~6月份投连险保费收入为20.72亿元,同比增长142.82%),而在该期间沪上各保险公司所录分红险和万能险保费则分别达到了67.9亿元和44.4亿元。依此,投连险保费在投资型产品中仅占24.3%。
单从5月来观察,上海寿险市场的投连险保费收入仅为4.67亿元,环比下滑23.4%,投连险保费在投资型产品中所占份额降至不到两成。
分公司情况,1-5月,泰康人寿投连险保费以10.7亿元位于首位,而平安人寿、联泰大都会和太平人寿分别以7.8亿元、5.7亿元和2亿元跟随其后。
对于平安人寿在投连险上的保费收入,沈晓雷判断,绝大部分应该是来自银保渠道,个险渠道寥寥。
据平安人寿上海分公司培训部经理助理蒋士华向本报提供的信息,5月份通过个险渠道,平安人寿上海辖区所销售的投连险保单约1000单,按平安在上海10000多代理人(包括无资格销售投连险的代理人)计算,人均投连险保单确实不足10单。
至于缘何个险渠道难有成绩,除了股票市场的牛熊转换外,“投连险的低佣金和高复杂性,也让代理人宁愿选择推销分红险,而不愿多费口舌去说服客户购买投连险。我们做一张12000元的传统保险单,最少佣金是2000元至4000元,万能投连则可能只有1000多元。”沈晓雷说。
与平安人寿相类似,主打投连险的泰康人寿上海分公司相关人士亦透露,公司目前通过银保渠道销售主推投连险的既定策略不会改变。
上海保险同业公会统计数据显示,1-5月份,泰康人寿上海分公司在银保渠道共录得12.81亿保费收入,占总保费收入的82%,而投连险这一个品种上共录得10.7亿元,占所有产品保费收入的68.2%。由此可见,通过银保渠道销售的投连险在泰康人寿的保费收入结构中,举足轻重。
两大后遗症
随着投连险账户净值的日益缩水,由去年高保费收入所引致的两大后遗症已经凸现。
首先,2007年监管层对新设投连险帐户审批大规模开闸,致使大量保险公司尤其是中小保险公司参与到投连险市场中,如今市场转熊,部分中小保险公司的后续服务,能否经受市场考验尚存疑问。
据记者统计,除在去年5月未批复投连险账户外,从去年2月12日到年底,保监会共35批次、批准了多达134个投连险账户,以每个月批准至少两家公司、约13个账户的极高效率推进。其间,海康人寿、中英人寿、生命人寿、招商信诺等多家公司的投连险账户更曾二度获批。
对此,沪上一家寿险分公司总经理表示,保监会在去年大开批准投连险账户之门,主要原因在于市场主体对分享股市上涨带来的巨大收益的欲望非常强烈,只要合格,监管层没有理由不批准,“而到了下半年,监管层更多的是在提醒风险。”
“规避风险,需要业务员提供更多后续服务,但目前业务显然做得不够。”一业内人士感叹。
“一般股票市场上扬时,业务员应建议投资者转向股票投资比例高的账户,反之亦然。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这些为方便投资者规避风险设置的账户形同虚设。”一业内人士透露。
他介绍,其所在保险公司的代理人一则不具备对资本市场的判断能力,二则因后续建议服务没有报酬,对于很多年前购买了投连险的客户,不少业务员也根本没有提过转账户的建议,“这样的服务显然是脱节的”。
第二个后遗症是,上半年账户净值惨跌,让那些去年曾靠投连险的单一产品或单一渠道疯狂录入保费的保险公司,处境尴尬。
“一些中小保险公司在规模和效率的选择上,往往偏向于规模。而在个险渠道培育不足的前提下,要迅速做大保费收入规模,最快的就是银保渠道,同时最能放大规模的又是投连险。”上述分公司总经理分析。
“我对在中国这样一个资本市场和投资者不成熟的环境下,仅靠主推像投连险这样的产品,或仅通过银行渠道来赚取保费的做法,非常不赞同,保险公司这样做的风险非常高。”蒋士华直言,“在中国目前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应该提倡的仍是保障型保险产品。”
上述分公司总经理则称,坊间传言的监管层有意在明年将投连险保费收入剔除出保费计算范围之内,或许有助于改变保险公司仅仅靠猛推投连险来拉动保费规模的做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