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消费网

揭开大小非减持的神秘面纱

来源:四川金融投资报     作者:陈美    人气:560次     发布时间:2008-12-26 00:00:00
年关将至,伴随着政策利好、重组消息、上市公司增持等利好因素的刺激,12月股市走出了一波反弹行情。然而,记者发现,在监管层的维稳基调下,此前忙着减持的"大小非"不再一味"蛮干",而是各出奇招,纷纷玩起了减持"游戏"……

  游戏一

  等待政策"抬轿"

  典型案例:中国太保(601601)股东借降息周期出逃

  面对昨日中国太保15.8亿股限售股的解禁,其股价却并没有复制海通证券三个跌停的走势,反而是小幅盘整,并创出昨日股价11元的高点。有市场人士认为,中国太保如此巨额的减持比例,可能有5亿--6亿股会选择套现,而市场大概需要三个月时间来消化此次小非抛售的压力。同时,中国太保股价低点可能会在8.4元附近。但截止收盘,中国太保的股价仍报收于10.48元,比24日10.02元最低价还高出0.46元!难道中国太保的"大小非"终于良心发现,不再减持了么?

  当然,答案并非如此。据记者了解,此次解禁的大小非,其持股成本非常低廉。有关资料显示,在此次解禁的小非中,有6亿股左右是2007年通过产权交易市场转让获得的股权,平均成本大概是8.3元/股;另外一些是像大连实德这类在太保增资扩股过程中进入的股东,成本价多在1元--4元之间。那么,既然这些大小非的持股成本如此低廉,为何其解禁股股东没有疯狂减持呢?

  国泰君安金融分析师伍永刚认为,降息或成昨日中国太保解禁大小非继续留守的重要因素。伍永刚认为,在中国太保的圣诞保卫战中,一个值得关注的因素就是越来越高企的降息预期。"利率变化对保险公司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存量债券资产的账面价值,另一方面是未来的投资收益率。尽管在当前保险公司资产状况比较糟糕,但降息对保险公司结算利率下调会起到推进作用,保险公司的成本会有很大的下降。所以,从这点看,对于降息后保险业前景的判断,将是左右小非是否持股的抉择。

  此外,伍永刚还认为,在中国太保的解禁大军中不是所有人都想跑。其中,在12月21日是中国太保旗下的太保资产管理公司手持海通证券增发股解禁的日子。目前,太保资产管理公司持有海通证券1.6亿股,成本价约为17.9元/股,且目前股价又是中国太保上市以来的最低价区间。因此,在未来的降息政策下,大小非们有可能是在等待政策的"抬轿",并最终在中国太保的合理价位如15元左右,再大幅减持。

  游戏二

  双管齐下

  典型案例:海通证券解禁日借大宗交易26次

  11月21日,海通证券12.89亿股增发限售股解禁,一轮增发股东借大宗交易逃生的竞赛开始了。仅仅这一天,海通证券在大宗交易信息上就现身26次,其中包括大小非在内的持股人卖出1.6亿股。而在随后的11月22日至12月1日,大宗交易平台继续成为减持平台,共成交10次,成交2700万股。这其中,隐约看到卖出方如中信证券资产管理部等小非影子。

  与此同时,在二级市场上也有大小非减持的动作。据上交所topview数据显示,11月26日,一机构席位T65358卖出海通证券12亿元,约合1.3亿股;另有T65303以及平安证券营业部都有超过3.5亿元的净卖出。T字头席位的主力是保险机构,这次解禁机构中的华泰资产和泰康资产均为保险机构。而在11月25日之后的8个交易日里,海通证券换手率接近100%!

  面对如此疯狂、不计成本的出货,造成海通证券股价的直线暴跌,从解禁前的超过13元一路跌至不足8元,跌幅超过40%。而在下周一,海通证券又有20亿股限售股解禁。对此,国泰君安分析师梁静认为,从上次海通证券的疯狂跑路,到现在又有一批巨额现售股解禁,目前海通证券的估值已经进入合理区间。但29日20.69亿股的限售股解禁规模与22日1.6亿限售股解禁规模相比,又是一个天量,且明年大盘仍会处于大熊市中,券商的盈利增长点会同大盘一样平淡。因此,在下周一,不排除大小非再次通过大宗交易来达到减持目的。

  游戏三

  对敲"抬价"

  典型案例:广宇发展(000537)股东溢价出逃

  24日,广宇发展出现在深交所大宗交易的名单上,53.94万股成交价格为3.30元。当日,广宇发展在二级市场上的股价最高也仅有3.16元,最低仅3.02元,最终收盘为3.11元。但在大宗交易上成交的价格较广宇发展昨日收盘价高出6.1%。

  根据规则,"批发价"应一直低于"零售价"。根据统计,一直以来大宗交易市场上卖出的股价较二级市场平均低2%-5%,尤其在市场惨淡的现在,低10%甚至20%也并不罕见。但现在广宇发展的情况却是"批发价"高出"零售价",而且还高出不少,这确实令投资者怀疑是否出现过减持或者利益输送。

  此前,证监会曾发布《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规定,1个月内大小非不得在二级市场上减持超过1%。此后,大宗交易开始火爆起来,而大宗交易价格高出二级市场价格也屡见不鲜,包括前期闹得沸沸扬扬的海通证券。

  中信建投分析师张朝晖认为,这些高溢价的买入,其中不乏通过对敲"清洗"大小非而在二级市场上减持的,也不乏利益输送。而通过"对敲"这种方式在二级市场上减持的大小非也大有人在。同时,张朝晖还指出,早在16日,广宇发展就发布了业绩亏损公告。在这种前提下,在市场对房地产业分歧较大的情况下,其大小非则更想通过一些"非常"途径尽可能地卖高股价。

  游戏四

  暗渡陈仓

  典型案例:吉林制药(000545)股东假重组真减持

  这边刚发布重组消息,那边大股东就忙着减持,吉林制药股东对重组似乎没有一点信心。

  2008年4月,吉林制药因为重组停牌。7月16日,吉林制药发布重组公告,拟通过定向增发注入资产。消息一出,公司股价连续涨停。在10月16日,吉林制药还发布了重组进展公告,表示即将注入的资产大盐滩钾矿已经建设完成并投入生产,公司股价再次涨停。然而,在重组消息纷至沓来之时,吉林制药的第二大股东明日实业却在不断减持手中的股份。截至11月18日,明日实业已在二级市场上卖出791.22万股吉林制药的股份。

  今年2月,吉林制药的股价一直处在7-8元之间。尽管股市暴跌70%,但宣布重组失败前的11月21日,吉林制药股价仍然收于10.09元的高位。同时,吉林制药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大幅度下降75.08%,如果不是今年4月份公司发布重组公告,吉林制药的股价恐怕早已沉入海底,决不可能如此坚挺。因此,无论是从哪一方面看,重组消息恐怕都是明日实业高价套现的重要支撑。而更令人看不懂的是,发布减持公告后仅仅9天,在11月27日吉林制药就发布重组终止的公告,随后公司股价便连续4个跌停。如此巧合,不禁令市场一片哗然,更令投资者再次感受到被"忽悠"的滋味。

  投资者质疑:

  这一切到底有无关联?

  如果说由公司发布重组消息还需要冒一定风险的话,那么通过市场散布重组消息更容易达到目标。记者随机进入一些ST股的股吧,发现重组消息层出不穷,比如ST赛格(000058)的股吧上就写着"赛格将有重大资产重组,可能是将深圳燃气注入,股价将涨10倍";*ST泰格(000409)的股吧也上写着"求证*ST泰格与一家龙头国药集团秘密商谈重组"等等,而这些重组消息的真实程度也难以确认。其实,所谓的"利好"不断,上市公司股东在拉高股价后又不断出售手中股票,获取现金。这样的股东行为实在是让投资者怀疑这些公司的股东有借利好出货之嫌。

  而与其手法所类似的还有近期暴涨的创新置业。12月1日创新置业的股价开始暴涨,在短短13个交易日内其股价从3.83元涨至最高7.49元,而在此期间公司并未发布任何不利消息。直到12月19日公司才发布公告表示,控股股东收到12月10日印发的《关于湖南祁东神龙矿业有限公司老龙塘铁矿采选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公司下一步工作将着手办理土地预审和项目立项,争取早日获得老龙塘矿段22-31W线矿区之《采矿许可证》。

  当日,创新置业又表示:第四大股东迈克生化截至12月17日出售公司187万股!如此巧合,不能不让市场和媒体产生质疑:暴涨的股价、迟迟披露的信息、股东出售股票,这三者之间究竟有没有关联?

  对于大小非种种的减持套现"游戏",西南证券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师告诉记者:"此前,证监会多次表示大小非的政策不变,这也就意味着不可能不让大小非减持。而大小非为了自身利益,通过种种手段高位套现,这在A股市场上也并不鲜见。以上种种减持方法,很多公司大小非为了减持并不是仅仅利用其中一种手段,而是多方面一起使用。"

  也曾有一位市场人士给了这么一个减持模式:在大小非解禁时,先通过大宗交易卖给接盘的机构,让接盘的机构不断对敲制造人气,同时在市场上传播一些利好消息,趁股价涨起来一鼓作气卖出,就能够实现高价套现。而在这一过程中,普通股民始终都是被蒙蔽者,如何平衡股民和大小非利益?很多专家都呼吁对大小非的信息披露进一步细化,比如在大宗交易上的披露,比如减持达到总股本0.5%,甚至达到0.1%时都要求上市公司披露。但就目前来看,似乎市场还不能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

责任编辑:陈祺曌
首页 | 版权声明 |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公共服务 | 衣食住行 | 日常消费 | 图片 | 视频 | 区域

Copyright © 2020-2029 福建新消费 福建消费网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福建联合信实律师事务所 邱兴亮律师
闽ICP备20009188号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10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