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对此,福建银保监局局长丛林表示,今年以来,福建银保监局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积极落实银保监会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推动辖区银行业保险业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实体经济金融服务,促进“六稳”,强化“六保”,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金融动能”,努力推动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福建篇章作出贡献。 精准发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丛林介绍,福建银保监局认真落实“六稳”和“六保”要求,统筹做好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服务实体经济工作。 深耕小微,保市场主体。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作为保市场主体、保居民就业的重要抓手,制定进一步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指导意见,开展金融支持复工复产专项督查,推动惠企纾困政策落实落细。至9月末,辖区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比年初增长25.92%,贷款户数比年初增加15.67万户;新发放贷款利率5.78%,比上年再下降0.86个百分点。实施中小微企业临时性延期还本3302.98亿元,占到期应偿还本金的64.14%。 支持“三农”,保粮食安全。坚决守住“粮袋子”和“菜篮子”,出台金融支持乡村产业振兴及生猪稳产保供等指导意见,组织制定资金外流严重县存贷比提升规划,推动资金下沉,支持农业产业发展。至9月末,辖区涉农贷款占比30.9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支持生猪产业贷款余额63.43亿元,较年初增长109.12%。 服务脱贫攻坚,保障基本民生。将服务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强化包括受疫情影响的致贫风险边缘人口在内的包干服务机制,推进贫困地区产业金融服务、基础金融服务发展。至9月末,辖区精准扶贫贷款余额307.11亿元,比年初增长40.6%,扶贫小额信贷实现能贷尽贷。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机制,推动在屏南率先推出“防贫保”综合保险产品,为5000多名相对贫困人口提供医疗费用补偿和最低年人均纯收入差额补偿,避免致贫风险。 聚焦重点,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核心企业是产业链的“重要引擎”,也是“资金枢纽”。对此,福建银保监局坚持聚焦龙头,推动强化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金融服务,畅通枢纽,推进延链、补链、增链、强链。至9月末,已对产业链核心企业提供日常周转资金余额2496.29亿元,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供应链融资887.67亿元。 支持创业,扩大居民就业。将促创业作为保就业的“金钥匙”,切实加强创业金融服务,出台支持夜间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强个体工商户金融服务。联合省人社等部门在龙岩、宁德设立35家创业就业金融服务中心,通过落实创业扶持政策、构建促进创业机制、推广创业信贷产品、建立创业辅导队伍、提供就业岗位信息,促进创业就业。 外溢功能,助力基层运转。创新工作思路,开展“普惠金融百千万工程”,外溢金融服务功能,融入城乡社会治理,为基层运转加力。通过向全省行政村派驻普惠金融助理,共建农村地区“警保联动”车驾管服务站和交通安全劝导站等方式,推动机构参与、融入城乡社会治理,助力基层运转。 强化服务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发展 稳企业保就业,稳住经济基本盘,金融支持是重要一环。丛林指出,今年以来,福建银保监局加强联动、靠前安排,组织推动辖区银行业保险业主动作为,强化服务,积极落实各项纾困惠企政策措施,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发展。 推动政策落地。出台贯彻落实支持疫情防控政策的七条措施、推动保险业发挥风险保障功能的八项举措等细化政策措施,制作《政策操作指南》、开展政策宣传活动、采取专项督导等措施,推动中小微企业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等政策落地,并要求企业作出“稳岗承诺”,较好促进了就业稳定。 促进银企对接。与工信、商务、金融办等地方政府部门建立协调会商机制、联合推动机制,向银行业机构推送复工复产、外资外贸、台资等企业名单,举办多场全省产融合作政银企线上对接会,推动机构为超2700家(次)“百千”增产增效行动名单企业发放融资超4000亿元。 开展专项行动。联合福建省商务厅、金融局、财政厅制定出台金融支持三大产业“百千”增产增效行动方案的若干措施、中小微企业纾困专项资金贷款等政策,共同推进企业增产增效、消费扩容升级、中小微企业纾困等行动。不到三个月时间推动完成首期100亿元福建省中小微企业纾困贷款投放,惠及企业2475家。 加强风险保障。推动保险机构发挥社会“减震器”作用,联合福建省财政厅、工信厅推广复工复产综合保险,累计为1920家中小企业提供风险保障超7亿元。推动福建信保在全国首创试点承保境外自然人买家付款风险,为超4500家供应商、210家外贸公司提供风险保障。 回归本源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制造业是稳定经济的基本盘,也是实体经济的主体。丛林表示,近年来,福建银保监局引导辖区银行业保险业回归本源、专注本业,以高质量金融服务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加大信贷支持。2019年出台《福建辖内银行业保险业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提出21条工作措施。按季开展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统计监测评价,采取监管会谈、高管约谈、季度考核评价通报及现场督导等方式,督促银行业机构有效提升制造业信贷投放总量。至9月末,辖区制造业余额5795.26亿元,比年初增长6.13%,增速为近七年最高水平。 优化信贷结构。引导银行业机构信贷投向聚焦福建省新一轮产业发展布局,支持福建省新旧动能转换,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如,推动银行与财政部门共同发起的省企业技术改造基金,累计签约项目132个,金额170.5亿元,已投放132.3亿元,带动总投资1056亿元。 拓展融资渠道。多渠道拓宽制造业融资来源,今年以来联合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等部门推动金融机构为福建省工业企业发债1944.84亿元,同比增长80.39%,有力支持了宁德时代、福耀玻璃等先进制造产业;6家银行机构启动市场化债转股业务,其中,两家大型银行签订企业债转股框架协议金额310亿元。 开展帮扶纾困。推动银行业机构组建债权人委员会,助力困难企业扭亏、转型、发展。推动辖区银行业机构组建债委会1464个,今年以来促进债委会企业落地债务重组意向21户、涉及贷款20.69亿元。 先行先试打造普惠金融“福建模式” 去年12月,宁德、龙岩获批创建国家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2020年是我国首个普惠金融规划的收官之年。丛林强调,福建银保监局将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作为辖区普惠金融发展的“探路石”,主动探索,先行先试。在《福建省宁德市、龙岩市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印发后,第一时间出台了《福建银保监局关于宁德龙岩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指导意见》,推动开展十个“一批”的重点任务,努力打造一批有特色、可操作、易推广的普惠金融“福建模式”,为福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落实“六稳”“六保”方面,开展了“首贷”专项行动,设立首贷服务中心,开立首贷服务窗口,开通首贷服务热线,推出“首贷宝”专属产品,推动两地上半年拓展首贷企业1679户、金额28.89亿元。创新设立了创业就业金融服务中心,成立了辅助创业就业的金融队伍,提供支持创业就业的金融产品,支持带动创业就业的发展项目,促进完成就业目标。 推动降本让利方面,推动减轻企业抵押资产评估费用负担,提高由银行业机构承担的评估费用比例,在法人银行加快开发抵押物自主评估系统,探索推广房产及林权抵押贷款自评估,推动实现500万元以下县域房产抵押贷款自评估,30万元以下林权抵押贷款免评估,已对100.77亿元的抵押贷款免除评估费用。并推动建立收费超过贷款平均利率50%、100%的第三方机构名单档案,督促机构推动第三方机构降低收费水平,并停止与收费标准过高的第三方机构合作。 服务乡村振兴方面,推动银行保险机构积极传承宁德、龙岩老区苏区的红色文化,主动嵌入普惠金融发展理念,打造红色金融教育基地,创新红色金融产品,建立党员金融服务队伍,支持红色旅游产业发展。至9月末,两地发放“党员先锋贷”共1497万元,红色旅游贷款共26.42亿元。立足两地海洋、森林特色产业,打造“评估、收储、担保、保险、流转、贷款”六位一体的林业金融服务机制,实施“数字海岸线”行动计划,拓展绿色金融产品,加快绿色发展,形成服务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 助力金融创新方面,坚持数据赋能,推动积极对接“信易贷”平台、“产融云”平台等平台,推行“以数换贷”,着力解决小微企业信用信息不足问题。坚持信用赋能,完善信用评级制度,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信用县评定活动,构建星级信用评价体系,努力将信用“资源”转变成一种“资产”。坚持平台赋能,完善“福e购”平台“善融商务”“国寿i购”等金融电商平台,通过平台集聚客群,经营“内容”,生成“流量”,提供更优质的金融服务。 创新便民服务方面。推动建设不动产抵押登记电子化系统,促进两地28家机构与不动产登记中心业务直联。龙岩设立110个不动产登记服务站,实现不动产抵押登记“不见面审批,一趟不用跑”。组建14个“警保联动快骑队”,打造交通事故快处、快撤、快赔新模式,处理时限比原来缩短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