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福州正全力以赴做好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各项工作。连日来,福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排查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在仓山万达一家网红甜品店,执法人员重点检查了商家经营资质、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后厨环境卫生、原材料采购存储等环节情况。 据介绍,在之前的突击检查中,这家甜品店存在预进间设施不全的问题,执法人员对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 随后,执法人员又来到一家火锅店,在后厨对食品加工操作、原料进货查验、煎炸用油管理等进行一一检查。 仓山区金山市场监督管理所副所长 余铭: 总体没有什么太大问题,一些操作上的细节也当场要求店家整改,金山所管辖区域算上便利店、小型餐饮户、大型商超,加起来总共1300多户,目前已经开展14次督查。 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不局限在对实体餐饮店的日常检查,还延伸到了线上。 自福州开展网络外卖餐饮店百日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整治“脏乱差”餐饮店家以来,在“福州市场监管”抖音号上,社会公众对整治行动的关注也在持续升温。 在“e福州”App上,开设的“网络餐饮e治理”平台,也接到不少来自骑手、餐饮店工作人员、消费者的举报…… 如何让每盒外卖都上紧“安全锁”?福州持续探索“智慧监管+社会共治”,规范网络餐饮服务经营行为。 “e治理”上线 监管更高效 通过“e治理”系统,监管人员根据线上举报线索,不打招呼,直击现场。检查后开具的文书直接上传至平台,通知订餐平台同步下架违规网店。 同时,对未及时反馈的平台,设置“红黄牌”警告机制,实现市场监管部门、订餐平台和餐饮服务从业人员有机串联。自系统运行以来,已通报制止违法违规行为2656次,锁定黑名单网店1631个。 联合平台整治 监管更精准 福州市市场监管局与美团、饿了么等主要订餐平台合作,就建立共治机制、开展内部举报、配合协管联查等达成共识,市市场监管局每半个月对订单量排名前20的网红餐厅,按照15%的比例开展检查。 为加强对订餐平台进行监管,首创网店黑名单、二次上线审核、红黄牌评价…… 在“e治理”系统中,将订餐平台对违法行为的制止和监管配合等纳入考量范畴。 引入社会共治 监管再延伸 依托“e治理”系统,搭建网络餐饮领域监管部门、订餐平台、从业人员、社会公众四方共管共治的智慧监管平台,以社会共治延伸监管触角。 为提高举报积极性,针对从业人员创新推出“吹哨人”制度,实现“不露面”兑奖。目前已收到内部举报线索400余条,结案并兑现奖励102件,兑现奖金逾4万元。 据了解,福州市委、市政府已连续21年将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特别是2015年开展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以来,食品安全“一品一码”信息追溯、网络餐饮“e治理”、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建设等多项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除不断深化举报制度外,福州市市场监管局还大胆创新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形式,采用媒体直播、连线互动等形式,让执法更“阳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