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满意、您的支持,就是福州创城的动力!福州市食安创城工作已顺利通过省级初评!当前正处于国家级验收阶段,为助力福州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提高市民对创城工作的知晓率、满意度,福州各级市场监管部门争分夺秒、全面冲刺。 那,今天一起来看看,闽侯县的创城工作亮点和成效。 工作亮点 1、利用“小团队、细网格”,宣传模块化 闽侯县以党建引领,积极构建“户-队-片-区”四级网格为基础的“小团队、细网格”社会治理体系,按照“10户1队、10队1片、若干片1区”的要求,将全县划分为249个区、1758个片、12165个队。食安创城宣传量大面广,县食安办充分利用“小团队、细网格”职能,把任务安排到每一个小队长,确保宣传入户,不漏一户、不漏一人。 2、开展“你送我检”,宣传深入化 闽侯县食安办在全县开展共10个场次的“你送我检”暨食安创城宣传工作,利用快检车赴各乡镇(街道)进行现场检测,让群众亲身体验快检过程,直观了解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全过程及食品安全抽样的依据、范围及相关知识。快检活动结束后利用快检车广播、横幅等持续在大街小巷开展食安创城宣传。 工作成效 1、突出信息追溯,完善全程监管体系 ❶ 推进“一品一码”追溯体系建设。2021年生产企业录入186万条数据,食品批发批零企业录入993万条数据,蔬菜和果品两大市场录入1193万条数据。 南通海峡蔬菜批发市场作为2019年全国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规范治理工作现场会的一个观摩点,其“一品一码”追溯体系建设的先进做法得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充分肯定。今年海峡果品批发市场“一品一码”追溯体系建设也基本完成。 ❷ 实施农业源头管控。2021年,全县已备案的215家农产品生产主体全部纳入了监管范围。今年以来新认证的“三品一标”农产品1个,6个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正在开展竖牌工作。蔬菜种植面积300亩以上的64个行政村配备质量安全监管员并每人配备一台蔬菜速测检测仪。 开展粮食样品抽检24批次,合格率100%,督促全县5家持证粮食收购企业严格执行国家粮食政策和粮食质量标准,强化储备粮、军供粮、成品粮质量监管,从源头上防止不合格粮食流入口粮市场,已通过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验收。 ❸ 提升食品生产经营监管。依托市场监管总局“食安员抽考 APP”平台,全县食品生产企业管理人员实现全覆盖食品安全知识抽考。对校园及周边食品经营主体进行全覆盖检查,全面清查“三无”食品、过期变质食品等假冒伪劣食品。 ❹ 加强餐饮行业治理。目前全县2538家餐饮服务单位建成“明厨亮灶”,占比达56.2%。其中各类学校“明厨亮灶”覆盖率达100%,县教育局与全县49所中小学、幼儿园签订《闽侯县教育系统食品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 学校(学区)与所辖学校(幼儿园)及民办学校逐级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全面落实校(园)学生食品、食堂管理主体责任;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全面建立校领导陪餐制度。 2021年顺利完成包括中央领导来闽期间等18场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任务。 ❺ 推进连锁超市智慧管理。以永辉超市、朴朴为试点,建立“食品安全云网”,由连锁超市总部统一对所购进食用农产品实行索票索证进货查验和自检,并将自检结果和溯源信息上传到食品安全云网,供各连锁门店共享,消费者可在门店终端通过显示屏或扫描二维码方式获得相关食品安全信息。 2、突出长效机制建设,不断夯实食安生产经营过程监管 ❶ 规范许可准入。建立受理、审查、审批的许可工作机制,严格按照许可条件和时效进行许可审批,截至目前,全县共有食品生产许可主体292家,食品经营许可主体6900余家。 ❷ 健全风险监测体系。强化食品抽检监测。2021年截止10月,完成食品安全监督抽检2062批次,合格2034批次,合格率98.64%。 强化食源性疾病检测。在全县设立7个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采集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子监测样品81份、微生物及致病因子监测样品5份,完成食源性疾病监测任务561例;加强耕地土壤与农产品协同监测,开展30个省控长期定位监测点及7个国控例行监测点的年度例行抽样检测工作;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管理,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❸ 加快诚信体系建设。制定出台闽侯县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截至目前,全县共完成6900余户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和信息录入工作。 ❹ 完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出台《闽侯县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作了详细规定;确保县、乡两级信息渠道畅通,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把危害和影响控制到最低程度、最小范围。 3、突出创新示范,强化产业升级动能 ❶ 示范创建改造提升项目见成效。完成海峡果品批发市场“一进口一出口”标准化改造。安排资金扶持5家市级直控副食品基地配套建设冷藏加工设施,补助1家企业申报的省级冷链物流项目,构建覆盖基地贮藏、物流配送、市场批发、销售终端全链条的冷链配送系统。 ❷ “三小”行业规范管理有进展。2021年,疏堵结合治理食品小作坊,严把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准入关,新增食品小作坊1家。督促各乡镇(街道)划定区域指定时段供食品摊贩经营,推行划定区域内食品摊贩备案登记管理。全面推行小餐饮备案登记,全县共备案登记小餐饮173本。 4、突出问题导向,有力打击违法行为 县农业农村、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与县检察院、县法院密切配合,深入开展禽蛋禁用药物、牛羊“瘦肉精”、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食品生产环节非法添加、整治食品安全问题联合行动等专项整治。2021年至今,全县共查处食品类行政案件123起,罚没款98.25万元。 5、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全力做好复工复产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❶ 县市场监管局、林业局、农业农村局等多个部门联合开展打击野生动物违法交易活动整治工作。 ❷ 积极引导餐饮服务单位暂停堂食、不承办(或承接)群体性聚餐宴席。 ❸ 保障复学期间校园食品安全。 ❹ 出台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帮扶措施。 ❺ 积极开展生产经营进口生鲜水产品、冻肉单位及从业人员的摸排工作。 6、多形式开展食安创城宣传工作 ❶ 整合资源、宣传合力。已印制《致全县居民朋友的一封信》20万份,各村庄、各社区等充分利用宣传牌匾、新媒体、LED电子屏、“村村通”广播等,加强食安宣传力度。 ❷ 因校施策、精准发力。22个境域高校工作专班迅速进入高校开展食安宣传工作。通过设置太空架,利用微信公众号、食堂电视、广播等,持续滚动刊播食安创城宣传海报、标语。全县中小学通过班级内部群,向学生、家长发布创城问卷调查或《致家长的一封信》,开展食安主题班会、食安宣讲等,带动全社会参与,全县11万余学生逐一签收。 ❸ 多措并举、创新形式。引导辖区内商超、朴朴等将食安创城宣传标语张贴在商品包装和送货箱上,在全县范围内投放食安视频彩铃、短信宣传以及朋友圈广告等。举办食安创城“一品一码”工作培训宣讲会,在“遇见闽侯”微信公众号上推出食品安全满意率及创城知晓率网络答题推广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