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聚焦民生热点,贯彻执法为民理念,围绕执法稽查工作主线,组织部署市场监管领域专项执法行动,加强全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督查指导,推进执法稽查制度规定落实落细,案件查办质量和大案要案查办成效显著提升。截至10月份,全市市场监管执法机构共查处各类违法案件3207件,罚没款2312.25万元,其中,简易程序案件322件,罚没款2.59万元;一般程序案件1294件,罚没款2309.66万元;吊销执照案件1591件;移送公安机关涉刑案件16件。案值或罚没款50万元以上的重大案件6件,涉及食品、药品、不正当竞争(传销)、商标侵权、价格收费等多个领域。 服务疫情防控,加大涉“疫”执法力度 今年以来,依照疫情常态化防控要求和市场监管执法职责,部署开展持续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口罩和野生动物违规交易专项执法行动,查办非法制售口罩案13件,罚没款7.68万元;违规交易野生动物案3件,罚没款1.93万元;餐饮从业人员未按规范佩戴口罩案件164件,罚没款0.96万元。部署全市系统开展对使用进口高风险非冷链集装箱货物的生产经营单位消毒记录和证明的抽查行动,抽查2021年1月1日之后有进口货物的生产经营单位380个次,抽查进口货物201货柜、22730单件、2275.338吨,要求现场未能提供消毒处理证明或记录的生产经营单位及时自行组织或委托消毒,并跟踪督促落实,确保防疫责任履行到位。 筑牢安全底线,重点领域执法成效显著 立足市场监管职能,明确安全防范执法重点,重点查办食品、药品、特种设备、产品质量四大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强化警示震慑效果,教育引导经营者树牢安全意识,督促安全生产经营制度末端落实。全市执法系统共查处食品药品案件774件,罚没1170.49万元;特种设备安全案件57件,罚没194.33万元;产品质量案件75件,罚没147.73万元。4月份部署开展贯穿全年的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对食品非法添加等12项关乎民生热点的市场违法行为实施重点查处,立案357件,结案167件,移送3件,罚没款342.23万元。查办的案件中有1例入选总局典型案例,4例入选省局典型案例。 着眼市场净化,重拳打击侵权假冒行为 始终把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作为执法办案的重点方向,坚持不懈查办侵权假冒违法案件,保持高压打击态势,维护市场经营秩序和消费者权益,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立案查处制售假冒产品案532件,结案278件,罚没款453.82万元,处置专利侵权纠纷740起。立案查处假药劣药和不合格医疗器械案31件,结案24件,罚没款58.97万元。2019、2020年,牵头统领全市打击侵权假冒工作,我市连续两年在全省考评优秀,地市排名中位列第一序列。 加强部门联动,推进行刑行纪衔接 立足职能定位,积极协调市直相关单位在综合执法事项上商讨协作配合,在线索移交、案情通报、案件移送等方面加强联系沟通,细化协作措施。疫情防控常态期间,组织协调市农业农村局、公安局、商务局等部门开展涉“疫”联合执法检查行动,对商品价格和质量违法行为形成联合打击,3月份联合公安机关对检疫出新冠病毒的进口冻带鱼案件实施及时查处,筑牢我市防疫安全。为贯彻落实《漳州市农贸市场管理办法》,牵头协调市农业农村局、海洋与渔业局、卫生健康委员会、城市管理局、公安局、司法局等七部门联合制定印发《加强农贸市场联合执法工作若干意见》,我市农贸市场联合执法工作自此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在成品油质量管控、卫星电视接收设备市场整治、打击非法生产地条钢、电信网络诈骗、枪爆安全整治、大气污染整治等执法工作领域,与公安、生态环境、文旅、工信等部门加强协调沟通,明确责任分工,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依据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相关规定,在案件线索通报、移交、协查、涉案产品检验、案件移送等工作上主动对接公安机关,发挥各自优势,合力查处违法犯罪案件。今年,在查办侵权假冒茅台、五粮液等名酒、烟草、传销、片仔癀药品等重大案件中,行刑配合紧密,案件查办顺利,成效体现明显。贯彻落实纪委监委关于市场“点题整治”的指示要求,在公共停车场收费、儿童化妆品、网络餐饮、校外培训机构以及片仔癀药品价格炒作等重点执法主题上集中力量重拳出击,动真碰硬,立案查处公共停车场收费违法案5件,儿童化妆品案11件,网络餐饮案6件,校外培训机构案22件,在各媒体上发布相关执法宣传报道70多篇,积极回应社会关注和群众关切。 存在问题 (一)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现状较为严峻。自机构改革后,市场监管执法覆盖的领域极为广泛,面临着“人少事多”“权少责多”等现实问题。一是执法骨干力量流失较为严重,人员补充跟不上,专职执法人员数量偏少;二是执法队伍年龄结构趋向老龄化,50周岁以上人员比重达46%,大部分单位基层执法人员缺编缺岗比较严重;三是激励机制的缺位,导致部分执法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不够强,执法办案的工作标准不够高。 (二)日常监管与执法办案衔接不够紧密。从案件线索来源情况来看,来自日常监管的线索偏少,达不到30%,在日常监管中“重检轻案”的问题仍有存在,对一些违法行为没有深究细查,线索形成案件的转化率不高。 (三)行刑衔接机制运转不够通畅。从当前情况来看,市场监管执法机构与司法机关在涉嫌犯罪案件的看法和定性上意见常有出入,案件移送难的问题未能有效解决。 2022年工作计划 (一)突出重点领域,加强市场环境整治。围绕防疫要求和民生领域,持续各项专项整治行动的部署落实,突出重点,体现实效。对重要违法线索要深追细挖,做细做实违法证据,争取多办大案、要案,对违法者施以严厉的打击,产生强有力的震慑效果,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二)实行精准执法,突出执法办案成效。结合日常监管、“双随机”巡查和投诉举报等工作,加强违法线索的收集和排查,强化精准执法意识,加大“黑窉点”排查力度,提高综合执法打击成效。 (三)强化部门协调,提升联合执法合力。依托市“双打”办平台和《七部门加强农贸市场联合执法若干意见》等联合执法机制基础,主动作为,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在食品安全、药品安全、产品质量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等重点领域探讨执法协作有关事宜,健全完善部门联合执法常态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