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福建全省消防安全形势平稳可控,全省共发生火灾2.55万起,亡69人,伤86人,直接财产损失2.69亿元,未发生重大以上火灾。回顾一年来的工作,主要有以下特点: 坚持守正创新,深化消防改革迈出了新步伐 (一)健全政策制度体系。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消防救援工作,省委尹力书记、赵龙代省长和罗东川副书记、郭宁宁常务副省长等领导46次作出批示指示,11次带队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多次召开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协调解决消防安全、队伍建设等问题。省人大常委会将“一法一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福建省消防条例》)检查作为全年唯一的省、市、县(区)三级联动监督项目,推动解决重大消防安全问题。科学编制“十四五”消防救援事业发展专项规划,省政府先后召开专题会、常务会予以审议,并将其作为20个省级重点规划之一印发实施。16个省直部门将消防工作纳入牵头编制的“十四五”规划。 (二)创新消防监管模式。修订消防行政处罚裁量规定,细化处罚裁量基准,在全国率先联合省司法厅组织行政执法资格考试,制定消防领域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清单,率先成立火灾调查电子数据技术服务中心。举办全省防火监督、火灾调查比武竞赛,电子数据科目在全国片区火调比武中获得第一。率先成立省市两级消防法制审核中心、研发法律文书防伪系统、执法干部廉洁指数风险评估系统,试点开展消防执法“微腐败”专项整治,推进执法规范化。升级“消防技术服务信息平台”,在全国首推消防技术服务执业记分管理制,相关案例被收录为全国优秀执法案例。在全国率先启动消防设施操作员职业技能鉴定,实行鉴定费用减免、理论技能一次考、证书办理季度清等便民利民措施。 (三)破解基层监管难题。在乡镇街道设立消防工作站、消防所等基层消防组织。省委编办将16项消防行政处罚权、监督检查权纳入乡镇行政执法事项指导目录,推动全省1093个乡镇开展消防委托执法。推行专职消防队“一站一队”有机融合,实施消防文员派驻机制。目前,97%乡镇设立消防工作站,向71%的乡镇派驻消防文员,各地核定1757名事业编制人员从事消防工作。赋权乡镇消防执法、设立乡镇消防所等做法写入全国人大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实施情况的报告。 防范化解风险,社会消防治理取得了新成效 (一)压紧压实责任链条。巩固消防安全责任体系,省政府下达消防工作目标任务,对各地市、部门逐一明责、逐年考核,并将消防工作单列为精神文明创建、平安建设考评内容。省市县三级消防工作联席会升级为消防安全委员会,其中市、县两级均由政府主要领导为主任、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更好地实施综合监管。教育、民政、文旅、卫健等部门落实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召开大型商业综合体等消防安全示范管理现场会292场次,打造行业标杆示范单位1320家。 (二)攻坚整治突出风险。深化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组织开展“压责任、抓重点、促提升”“百日攻坚行动”“除隐患保平安、迎建党百年”等集中攻坚行动和打通生命通道、大型商业综合体、纺织印染、电动自行车、仓储物流、燃气等领域专项治理,队伍各项执法量大幅提升。制定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意见、锂电行业防灭火手册以及防范“小火亡人”等系统性治理措施。年内,全省各级消防部门共检查单位16.4万家次,发现火灾隐患7.8万处,督促整改火灾隐患7.5万处,临时查封806家,责令“三停”534家。完成127家危化企业两轮全覆盖检查,督促自查高层建筑3万多栋,完成102座地铁站安全疏散及应急救援能力评估,各单位和新建小区消防车道划线率达100%。 (三)深化消防宣传教育。将消防安全纳入国民素质教育、党校培训、“三下乡”等范畴,联合教育、人社等部门开展行业系统消防宣传教育。建成省、市两级消防全媒体工作中心及100个消防科普教育基地、46个主题公园。组建108支县级消防安全知识宣讲队,累计宣讲2.4万场次。做大“福吉”IP文化品牌,创新上线AI虚拟主播,研发嵌入式消防VR体验和“数字孪生”可视化触动系统。年内,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等中央级媒体刊发相关新闻稿件1690篇,《逃离火焰山》获全国消防安全科普微视频大赛一等奖。 应对大战大考,面对重大考验展现了新担当 (一)加强实战化训练演练。逐级落实党委议训、主官带训、全员普训,定期举办“消防救援大讲堂”。部署开展分岗位、分专业大练兵活动,与省应急厅、省人社厅、省总工会、团省委联合举办全省消防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举办“闽动-2021”地震暨大型综合体、“联合使命-2021”高速公路隧道等跨区域、多部门、全要素联合实战演练,磨合指挥调度和实战运行机制,持续掀起练兵热潮。 (二)打造专业化攻坚力量。制修订低温雨雪、水域、地震等专业队建设指南和训练标准,开展专业队拉动10轮次。举办指挥员、安全员、搜救小组队员和化工、水域、山岳救援技术师资培训,培养业务骨干400余名。遴选新能源、建筑、环境等行业专家70名,充实灭火救援专家库。开展新能源、储能电站、地震救援、燃气安全等专项调研,编发电化学储能电站等灾害处置要点。 (三)构建现代化指挥体系。推进两级指挥中心改造升级,完成智能指挥系统、智能接处警系统、融合通信系统建设和推广。制定《50类典型灾害事故处置辅助指挥资料汇编》,搭建指挥中心知库,为应急处置提供决策参考。会同16个应急联动单位建立滚动会商、短临预警、动态响应机制。制定自然灾害应急通信保障方案,建设轻骑兵前突小队171支。全年全省消防救援队伍共接处警6.3万余起,营救疏散被困人员1.5万余人,抢救财产价值8.7亿元,圆满完成了福州长乐“2·25”染整厂爆炸起火事故处置、南平地区抗洪抢险等急难险重任务。 (四)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时刻绷紧疫情防控神经,落实常态化防疫措施,指战员新冠疫苗应接尽接,经受住了莆田、厦门等地突发疫情的冲击考验。积极主动向党委政府请战,成立109支专业技术服务队,对涉疫场所开展“点对点”消防安全指导服务,积极参与洗消杀毒、人员物资转移等涉疫勤务。总队职业健康中心建成投用,培训卫生员100余人,提升卫勤遂行保障和疫情防控能力。 夯实基层基础,推动长远发展积蓄了新动能 (一)完善战勤保障体系。制定应急装备物资保障体系建设纲要,加强器材装备建设和物资储备,与南昌铁路局、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等单位签订合作协议,推进战勤保障“消地融合”。聘请应急部上海消防研究所开展装备评估论证,制定出台18个采购和审计相关规章制度,不断健全内控制度,规范采购工作。今年以来,采购配备消防车辆118辆、器材装备15.8万件(套)。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省委组织部和省财政厅、人社厅的协调对接,推动出台福建省地方消防救援经费管理办法和队伍工资政策。新建消防站24个,并在去年维修改造74个消防站基础上,新完成106个消防站改造,全省10年以上旧站全部改造,基层面貌“焕然一新”。统筹推进总队指挥中心、训练基地、战保储备库、机关营区和农场等项目建设,成立总队水域、山岳救援闽北实训基地,优化队伍执勤训练和生活条件。 (三)按纲抓建规范运行。全面落实基层建设纲要,以“正规化建设推进年”为载体,召开正规化建设成果交流现场会,开展正规化达标创建评比。开展“我为基层办实事”“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如期完成全部530项清单任务。队伍先后涌现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先进集体” “八闽楷模”福州市鼓楼区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中国消防忠诚卫士、全国应急管理系统二级英雄模范”涂颜淼、“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先进工作者”乔巍然等先进典型。 2022年重点工作安排 (一)深化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深入贯彻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和消防执法改革意见,充分发挥省消防安全委员会议事协调平台作用,强化消防综合监管,协调推动行业部门落实“三个必须”责任。研究新业态、新风险,结合安全生产权责清单编制,进一步厘清部门消防安全职责。推动教育、民政、卫健、文旅等重点行业部门继续完善行业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因地制宜推广乡镇消防工作站等模式,完善基层消防管理组织,拓展乡镇街道消防监管和扑救力量,强化乡镇街道消防安全管理。依托基层群众自治,明确网格管理的消防事项,压实公民和家庭的防火责任,打通末端监管的最后一公里。 (二)加强重点领域消防安全治理。强化风险监测预警,加快智慧消防建设,创建消防安全大数据库和风险评估模型,利用大数据智能评估消防安全风险。完善升级消防“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系统,全面融入省“互联网+监管”优化提升工程。抓实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深化打通“生命通道”、电动自行车等专项整治行动,组织开展高层建筑、老旧小区、家庭作坊、“三合一”场所、城乡结合部、沿街店面等消防安全薄弱环节的消防安全治理。对锂电新能源等新业态新风险,主动牵头研究解决办法,提出责任分工,提交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制定消防领域信用监管标准化工作规范,出台《福建省消防安全信用管理办法》,将消防安全失信行为信息纳入福建省信用监管体系。 (三)提升群众消防安全素质。强化嵌入式教育,将消防宣传深度融入普法教育、国民素质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中。加强消地融合,整合各级应急管理部门、消防救援队伍宣传教育资源,深化安全宣传“五进”工作,宣传识险、避险常识,提升自防、自救能力。开展“全生命周期”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建强、用好消防安全宣讲队、社区消防宣传队和消防宣传志愿者等宣传队伍,发动社会各界宣传力量,面向社区、农村及弱势群体,开展面对面精准消防宣传教育帮扶工作,提升消防宣传覆盖面。督促指导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落实消防宣传主体责任,分类分批组织开展消防安全集中培训。用好各级全媒体中心,组织好“消防宣传月”等活动,提升“福吉”IP影响力,打造群众喜闻乐见宣传精品。持续推广应用消防安全学习云平台,加强应急消防科普教育基地建设,打造一批集沉浸体验、科普宣教等功能于一体的移动式消防体验馆,实现常态化消防安全学习教育。 (四)做好应急救援各项准备。优化布局、调整力量,推行“中心站+卫星站”执勤模式,建强水域、山岳、地震、化工、高层建筑等各类专业队攻坚力量,提升队伍整体实力和作战效能。制定作战规程、行动要则、指挥要领,提升专业指挥和科学救援水平。加强各级指挥中心建设,分灾种建立健全专家值守制度,依靠信息化手段,建好作战数据库,建设智能指挥平台,构建现代化的指挥体系。加快“一短三快”初战机制改革,“建、管、训、战”一体化推进,提高快速响应能力。变革训练模式,深化岗位练兵,开展辖区风险和作战能力评估,建立“全职业周期”训练体系,分灾种、分岗位设置训练科目,推行等级达标和指挥能力考评,建设数字化训练档案,实现从传统晋级型向等级达标型转变。 (五)加强现代化的综合保障。聚焦难点痛点,汲取事故教训,加快推动《福建省消防条例》和规范性文件修订工作,推动解决机制性、瓶颈性问题。做好“十四五”规划年度计划、滚动推进实施,推进重点任务、重大工程、重要项目落实落地。积极主动争取增加国家队编制,出台支持发展政府专职消防员和志愿消防者的意见,做强“国家队”、规范“专职队”、织密“小型站”。加强装备建设评估论证和新产业装备研发,优化装备配备结构,提升车辆装备性能。加强人员车辆编配,强化实物储备、拓宽社会供应、优化调配机制,提升战勤保障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