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福州)国际数字产品博览会”、“首届中国跨境电商交易会”、“亿元惠榕城•舒心跨年购”、大众茶馆便民实惠、“菜篮子”品质日益提升。2021年,福州商务工作展现了九大亮点。 展现会展高地新成效。聚焦打造东南会展高地,着力做大会展经济,全年共举办展会活动52场,展会规模约10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7%。创新性结合数字中国建设峰会自主筹办的“首届中国(福州)国际数字产品博览会”,在17天内实现谋划到开幕全过程,创下会展界的“福州速度”;全国首创性举办的“首届中国跨境电商交易会”,成为全国首个获得商务部批准的跨境电商专业展会。福州市荣获“2020年度中国最具竞争力会展城市(省会城市)”称号,会展竞争力指数全国城市排名第20位,较上年上升6个位次。 创造外贸业态新高度。全市外贸进口、出口、进出口总额分别突破1000亿、2000亿、3000亿三个大关,均创历史新高。多种外贸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2021年开展市场采购出口61.7亿元,增长4.3倍,拉动出口增长2.8个百分点;福清融侨平板显示基地新入选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跨境电商高速发展,预计全年全市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515亿元,同比增长5.36倍,其中出口499.4亿元、进口15.7亿元。 产业结构实现新突破。2021年,全市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6397.66亿元,占全省比重27.8%;占全市GDP比重56.5%,较去年同期提升0.4个百分点,再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9.3%,分别高于全市GDP增速、二产增速0.9个、2个百分点,增速全省第二,对GDP贡献率为63.5%,拉动GDP增长5.3个百分点。 促销活动拉动成效突显。利用春节、妇女节、五一、中秋、国庆等节假日及双十一、双十二等热门购物节契机,线上线下组织开展“亿元惠榕城•舒心跨年购”“全闽乐购•她经济”“2021惠聚榕城消费季”“有福之州 乐享国庆”等促消费活动,全年共发放各类消费券超2亿元,组织开展各类促消费活动超千场,拉动消费超40亿元。 重点项目招引成果突出。深入实施链长制,围绕16条重点产业链绘制招商地图,建立“1+3”招商工作体系(1张产业链图谱和招商载体、线索项目、配套政策等3张清单),瞄准135家龙头企业、116个重大项目线索,以“攻坚120天”为抓手,引进了福米智能制造产业园等产业项目4794个、总投资11874.44亿元。积极扶引龙头企业,27家本地拟培育百亿以上工业企业投资了47个项目、总投资724.56亿元;产业链招商全面铺开,16条重点产业链条落地项目580项、总投资2771.23亿元;供应链融合提升,共落地物流与供应链平台经济项目247项、总投资548.29亿元,城投均和供应链平台已实现纳统销售超60亿元,京东电子商务及运营结算中心落地5个多月纳统销售近10亿元。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招商行动促进了新项目落地、促成了新动能汇聚,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社区商业提质换挡。2021年,福州市成功入选商务部全国首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地区名单。目前已确定首批11个试点社区名单,并围绕“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加快推进社区商圈多业态集聚的目标”加快建设,进一步满足居民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生活需求,提升城市整体商业消费环境。 大众茶馆便民实惠。全省率先制定大众茶馆试点建设工作方案、试点项目经营服务规范和评比标准,利用已建成的公园、历史文化街区、景区等国有、集体权属场所,在全省率先打造了38个大众茶馆,成为推广福州市本土茶叶品牌的重要窗口,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有品质、大众化的休闲旅游消费服务。 “菜篮子”品质日益提升。推动示范基地建设,集中力量升级改造、引进龙头企业,打造了长乐区雪美农业(蔬菜基地)、福清市星源农牧(生猪蔬菜水果一体化循环生产基地)、福清市绿丰农业(蔬菜基地)、闽清县同一农牧(蛋鸡养殖基地)等10家“可参观、可学习、可复制、可推广”的生产示范基地,其中蔬菜企业5家、生猪养殖企业2家、蛋品企业3家,进一步提升了福州市“菜篮子”品质。 闽菜保护初显成效。发布闽菜保护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完成第一批闽菜保护名录(共65个)编制工作;积极开展闽菜宣传推广工作,发布《沉鱼落燕》《HI!大闽(MIN)嘴》《闽以食为天》等三个闽菜宣传短视频,截止2021年12月31日全网点击阅读量达6560万,其中由叶一茜主演的《沉鱼落燕》短视频发布首周全网曝光量近千万,进一步弘扬了本地优秀的传统饮食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