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2023年前4个月,福建人身保险机构原保险保费收入405.88亿元,同比增长9.4%,提供风险保障6.5万亿元,其中十年期以上新单期缴占比24.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21个百分点。 据不完全统计,保险资金在闽投资金额达5906.97亿元,同比增长32.64%,全国排名第9位,连续3年跨入前十行列。 人身保险稳增长的背后,是福建银保监局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引导辖内人身险公司构建功能完备、保障全面、竞争有序的供给体系,充分利用人身保险资金长期性、稳定性的特点以及健康服务技术优势,助力织密“老、弱、病、残、幼、新、台”特殊群体保障网,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招商信诺人寿客户在医院体验直付服务 老有所养 截至2022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8亿,占总人口比重为19.8%。根据国家卫健委预测,预计2035年左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总人口占比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与福建居民廖秀平碰面,约在她常来画画的画室。一袭绿色连衣裙翩翩走来,完全看不出她已59岁。 她告诉《中国银行保险报》,“我现在的生活是跟朋友写字、下棋、画画,每周末还会举办唱歌大赛这样的主题活动,很开心。未来,我也很放心,因为光大永明人寿给我提供了‘安心养老计划’。” 廖秀平家中有5个姐妹,大家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大多都不在身边工作。 “当时想着老了,几个妯娌回老家组成小集体,老家离医院也近,合雇一个保姆做饭做卫生,彼此也可以互相帮助。但后来发现几个人想法不一致,并且大家年龄差距、生活习惯、饮食口味各不相同,长时间相处可能会激发矛盾……”廖秀平对未来的养老生活一度陷入迷茫和焦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福建银保监局持续加大力度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支持人身保险机构广泛参与第三支柱建设,推动个人养老金、养老保险公司商业养老金、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三试点”快速落地。目前,辖内有9家人身保险机构参与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累计销售保单5627件,保费收入合计1.2亿元;保费收入合计136.6亿元,占人身保险机构保费收入的38.7%。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的光大百龄帮·泉州惠安颐养中心内设置评估室、棋牌室等功能区域,光大永明人寿工作人员带廖秀平参观的正是这里。 该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银行保险报》,中心日常策划丰富多彩的活动,让长者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促进交流。引入外部的志愿者团体,为长者带来欢乐;中心定期会上街做义诊活动、提供健康服务,满足长者的复合型养老需求。 “没想到中心不仅环境好、设施齐全,还有专业的养老陪伴,我感受很好。后来,我的姐妹们也陆续加入了这个计划,这样我们就又可以在一起安度晚年了。”爱热闹的廖秀平现在对养老充满了期待。 据福建银保监局数据,目前,辖内35家人身保险机构提供商业养老保险产品1719款。2023年第一季度,累计为510.2万人次提供商业养老保险保障约1.3万亿元;9家人身保险机构及1家养老金公司提供养老保障管理产品40款,为客户管理养老保障资金规模约10亿元。 阳光人寿福建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闫文诚告诉《中国银行保险报》,该公司聚焦居家养老服务的“孝无忧”以及“阳光臻传”“直通家办”等一系列客户附加值服务,为各个层面的群体提供“一站式”财务管理、医疗健康、教育养老等核心生活需求的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养老管理服务。 “鼓励人身保险机构丰富涉老意健险产品供给、引导人身保险机构深入参与第二支柱账户资金投资管理,有效拓展养老储备渠道、促进社会稳定。”福建银保监局人身保险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病有所护 福建银保监局支持和引导保险机构创新开发与医疗保障制度相衔接的城市定制型医疗保险产品,丰富和完善保险产品体系,扩大商业健康保险产品供给,满足多样化的健康保障需求,进一步减轻群众就医负担,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之前有很多购买保险的客户、患者来医院就医,需要先自行垫付医疗费用、申请理赔材料、等待理赔金到账,过程比较繁琐,客户和家属在看病治疗过程中还要处理保险报销理赔。现在通过与保险公司签署直付合作,患者就医无需院内支付,就能实现医疗费用直付,患者可以安心看病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福建医院发展和改革处副处长林琴棋告诉《中国银行保险报》。 日前,招商信诺人寿与该医院达成医疗费用直付合作,这也是该院在福建地区首次与保险公司开展此类合作形式。 招商信诺人寿福建分公司总经理赖金达表示,“从长远看,健康险最终是客户的健康服务者。健康管理服务覆盖客户的全生命周期,从客户重疾、医疗和意外三种基础必备保障配置建议到日常健康咨询,到生病后选择治疗方案和就诊机构,再到治疗结束回家后的用药等居家康复环节,保险公司健康管理团队都会协助和参与客户的健康旅程,指导和管理客户的治疗方案,协助客户安排就医全过程,全方位守护客户的身心健康。” 3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 数据显示,目前福建泉州晋江市长护险项目待遇享受的2013位对象中,65周岁及以上对象占比达85.3%;福州市长护险项目待遇享受的1480位对象中,65周岁及以上对象占比达71.1%。 太平洋寿险福建分公司副总经理刘超然告诉《中国银行保险报》,该公司开展了晋江市长护险经办工作,推动该项目成立了全国首个独立法人事业编制的县级长期护理保险服务中心。当地参保范围以重度失能人员为重点待遇对象,按重度失能待遇享受标准的40%-60%为中度失能人员提供服务,向轻度失能人员和高风险人群提供基础护理服务及预防失能干预;在资金管理方面,由财政设立专户专账进行核算;还设计了“机构护理、社区护理、居家护理”3种护理方式及资金支付标准。 2022年7月,福建银保监局联合省医保局、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农业农村厅,指导辖内8家保险机构推出全省统一城市定制型商业健康险产品“惠闽宝”,突出保大病、保重病、保目录,实现与基本医保有效衔接补充,减轻参保群众就医负担,降低了因病返贫致贫的风险;推动平安养老福建分公司向台港澳同胞开放投保“八闽保”。截至5月末,辖内城市定制型商业健康险累计承保435.92万人次,累计赔付2.59万人次,赔付金额2.14亿元。 困有所助 近年来,福建银保监局大力推进新市民、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保险支持,提升特殊群体保障水平。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辖内人身保险机构共推出新市民专属保险产品17款,惠及人群超80万人;为36.7万名残疾人提供近150亿元意外伤害风险保障。 中国人寿福建省分公司推出“乡村振兴保项目”,涵盖老人、小孩、妇女、计生家庭等特定人群的普惠保险。其推行的初衷在于服务更广泛的群众特别是农村群众。 人保健康福建分公司则启动“青少年健康保障计划”,着手整合福建市场现有学平险产品,融入青少年心理健康、脊柱健康和眼健康的健康管理服务,打造线上、线下专业特色青少年保障计划,扩大保障服务人群。 长护险发展思考 刘超然 太平洋寿险福建分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 戴金钹 福建省医改研究会长护险研究中心副主任 随着全国老龄化趋势速度加快、程度加深,养老、健康护理等服务刚需旺盛。 2020年7月,福建省泉州晋江市制定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文件,经福建省委、省政府同意,晋江市把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工作纳入县域集成改革试点系列项目之一。同年8月20日,晋江市长护险项目正式在全省率先启动,并委托太平洋寿险福建分公司下辖的泉州中心支公司参与具体的经办服务工作。 2020年9月,福州市经国家医保局、财政部批准纳入第二批全国试点城市,太平洋寿险福建分公司2021-2022年经办长护险项目,涵盖福州市鼓楼区、永泰县、闽清县3个区域,服务人群49.25万。 长护险基本信息系统建设情况 晋江和福州两地的长护险试点均开发并建设了长护险管理服务信息系统。福建省医改研究会在晋江设立了全省首个“长期护理保险服务站”。 长护险失能人员可通过信息系统网上申请失能评估、护理服务、网上签订护理协议等,评估机构可通过网上受理、网上记载评估结果,护理机构可通过网上受理、网上记录护理情况,医保部门可通过网上管理和监督,并实现全市通办,满足参保人员、评估机构、护理机构、经办机构、管理部门等不同角色、不同场景的业务需求,基本实现全流程闭环智能管理。 长护险发展存在问题 目前,长护险发展还存在参保面窄、筹资渠道单一、专业护理人员不足等问题。如,在参保方面,晋江市虽覆盖职工医保人群和城乡居民,但城乡居民需以整个村(社区)集体参保,自愿集体参保村(社区)从初期的28个增至68个,也仅占晋江全市村(社区)约20%;福州市限于参加职工医保人群。在筹资渠道方面,目前,福州和晋江两地的长护险资金筹集主要依靠财政投入和现有制度。 长护险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一是规范项目管理,提高项目承办公司的准入条件,参照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名单,制定长护险名单并动态调整,推动业务健康可持续运行;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各公司通过自律公约等形式,规范投标报价,杜绝低价中标,提供优质服务。 二是建议长护险参照大病保险执行,免征保险保障基金和监管费,以降低长护险运行成本,充分发挥长护险资金效用,提高长护险保障水平。 聚焦主责主业,构建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 李绍翔 太平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 根据国家卫健委预测,预计2035年左右,我国将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这既是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也是养老事业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 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第一支柱是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第二支柱是以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为主要形式,覆盖范围还比较小。第三支柱以个人购买的商业养老金融产品为主,采用政策引导、个人自愿、商业化运行的模式,尚处于发展初期,但未来市场空间广阔。 福建是较早建立第二支柱的省份,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全省试点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和商业养老金的地区,在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太平养老一直高度重视福建养老市场。在第二支柱方面,2007年,太平养老在福建省开展企业年金业务,为当地近300家企业客户超过2.6万员工提供专业的企业年金管理服务。2019年,太平养老入围福建省职业年金计划受托、投资管理人资格,为全省机关事业单位的职业年金服务。截至2022年末,太平养老福建分公司管理企业年金、职业年金规模合计超过100亿元。在第三支柱方面,太平养老福建分公司贯彻总公司要求,立足自身特点,依托“福享太平”平台进行销售模式创新、队伍建设转型,目前太平养老福建分公司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及个人养老金产品累计保费规模突破255万元,商业养老金业务也已经开始试点工作。 虽然我国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三大支柱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情况依然突出。结合福建实际,应对第二支柱覆盖面不足的问题,太平养老福建分公司主要做好资产管理,获得长期稳健的投资收益;支持企业年金扩面发展,在企事业单位编外人员、退役军人、优秀人才引进等方面寻找突破;结合民营企业实际,匹配缴费、领取等条件更加灵活的团体养老保障产品,不断提高民营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制度的积极性。为促进第三支柱发展,太平养老福建分公司建议加大税优政策力度,对中低收入群体实行全过程免税;进一步提供财政补贴激励,以撬动流动性较高、养老保障不足、税收优惠不敏感的新业态、新市民群体;充分发挥保险公司的全生命周期风险保障优势,创新探索养老金融与养老服务的有机结合,让人民群众通过购买保险产品不仅能“有钱养老”,更能真正获得高品质的养老服务。 福建是全国医养制度创新的示范区,有敢闯敢试的精神,太平养老福建分公司将扎根八闽大地,发挥专业养老保险公司的产品优势、服务优势,深耕民生保障事业,不断开拓创新,为福建人民群众的养老幸福生活、为福建省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