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走进三明沙县区郑湖乡庆洋村老区福利果场柿子林,远远望去一片金黄,一颗颗金灿灿的柿子挂满枝头。趁着晴好天气,果民们正忙碌地采摘成熟的柿子,然后装筐、分拣、装车,销往全国各地。11月7日,国网沙县区供电公司员工走进庆洋村,检查果品储藏仓库和电烤房,实时了解用电需求,为果农稳产增收提供充足电力保障。 郑湖乡素有“水柿之乡”的美誉。目前,全乡种植柿子林近2000亩,产值近800万元,年产果量约400万公斤,是闽西北最大的无核水柿种植基地。郑湖水柿以其果大肉腴、味甜多汁、皮薄无核而闻名,因其爽美的口感和极高的药用价值,水柿销量十分走俏。 吴祥桢是郑湖乡庆洋村的一名果农,承包经营老区福利果场其中一片约350亩的柿子林。今年,郑湖乡气候条件适宜,再加上管护到位,水柿产量预计比去年增收超两成。 “眼下正值采收旺季,我们一天大概采收1万余斤,预计今年产量可以在100万斤左右。”丰收的喜悦挂在吴祥桢的脸上。他介绍,水柿自然成熟,气味芬芳口感甜腻却不易保存。为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延长柿子销售期,除了销售新鲜柿子,还要把快成熟的柿子加工成柿饼销往全国各地。 “以前我们做柿饼都是‘靠天吃饭’。”吴祥桢介绍,随着电气化的发展,去年,他的果场建起电烤房,开启了高效便捷的电能烘烤方式。 一个新鲜柿子制作成柿饼,需要经过选果、去蒂、削皮、反复烘干等工序,需要7-8天时间。因此,稳定的电力保障尤为重要。 为守护甜蜜“柿”业,国网沙县区供电公司开展“管家式”一对一服务,通过用电采集系统数据,分析柿子深加工企业用电情况,提供优化用电方案,有效降低用电成本。同时,定期组织共产党员服务队深入柿子加工企业,了解用电需求,指导安全用电,协助解决用电问题,为柿子生产加工全方位提供稳定电力保障和优质供电服务,助力郑湖水柿产业“红”出圈。 如今,火红的柿子成为带动当地增收致富、乡村振兴的特色优势产业。下一步,国网沙县区供电公司将持续提升对特色产业专项服务,定期走访特色产业种植基地,切实把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用实际行动守护农民“果篮子”,推动当地柿子产业发展壮大,助力乡村振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