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电信近日宣布已经率先完成北斗语音消息服务的公开展示。对于中国电信而言,北斗语音消息的成功标志着通信技术领域的重要突破,其实现了“人工智能+北斗”技术与大众日常通信需求的深度融合,为北斗应用注入了强劲动能。 首家实现北斗语音消息的运营商 此次中国电信发布的北斗语音消息服务,基于其自主研发的“声纹与语义分离AI算法”,在业内属首次应用。该技术可以对语音数据进行高效压缩,大幅降低传输负载,使用户无需输入文字即可发送等效于20个汉字内容的语音消息,传输过程仅需6秒钟。该能力从终端编码、网络平台到服务系统,都是通过自主研发,并且已经形成完整的专利知识产权布局。其在极端带宽限制下仍可保障语音的高可懂度与说话人特征识别,属于行业内首创。而拥有语音能力的北斗短信,可以保证用户在极端环境下也能通过“听得见的声音”传递关键信息,大幅降低通信门槛,大大增强公众安全感。 实际上,中国电信自2023年就开始布局北斗短报文相关技术应用,其成果已获得国内外学术界与产业界的高度认可。2025年,北斗语音消息核心技术发表了多篇高水平国际论文,实现国际影响力的突破,并首次在INFOCOM国际顶级会议上登台宣讲。近期,该技术在第四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正式发布,现场演示了在模拟极端环境下的语音消息收发,成为中国电信空天地一体应急通信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 中国电信也表示,未来企业将进一步结合“北斗+天通”系统,推动构建覆盖天地的融合通信网络,让用户在任何地理位置均可实现即时语音传输,真正实现“随时开口沟通”的目标。 深耕北斗产业链中国电信有一套 “同世界・共北斗——智联时空”第四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在湖南株洲启幕。中国电信以“北斗星辰,智惠未来”为主题参展,集中展示北斗综合能力、云网融合等14个领域36个展项,呈现5G+北斗融合应用最新成果,构建起从基础能力到行业赋能的完整生态链。这只是中国电信深耕北斗产业链的最新展示,在北斗产业加速发展的进程中,中国电信积极融入技术创新浪潮,发力应用领域。 在产品方面,中国电信将北斗技术融合作为突破口,打造出一系列硬核成果。其中,天通无人机电子信标产品整合物联网、5G、北斗定位及高精度惯导等技术,依托“卫星+ 5G”天地一体通信能力,为无人机在复杂环境或远距离飞行时提供实时位置跟踪、状态监测与应急通信保障;北斗+智能时空云,以全云化时空信息服务构筑智能时空基石,为北斗相关企业提供开放、专业的通导遥一体化智云服务,通过算力、网络、安全等全方位支持,解决了单一企业难以满足用户综合需求的行业痛点,大幅扩展了北斗应用市场边界。 在应用方面,在广东茂名的荔枝产区,中国电信依托“北斗+ 5G”国家项目成果打造的 “低空经济+农业”项目,成为助农增收的典范。该项目借助北斗高精度定位实现无人机物流路径的精准规划,解决了山区果农运输难、时效慢的“最后一公里”痛点;中国电信的车路云一体化方案,依托AI多源融合算法、领域大模型、算网一体化设施及云边协同AI决策技术,构建起面向自动驾驶的国家级车路协同智能交通运营及服务体系。其不仅打破车路协同中的数据孤岛问题,还通过算网一体化设施降低硬件部署成本,显著提升交通运营效率与安全性。 打造生态共绘“北斗+”产业新图景 北斗系统是我国重大空间基础设施,对于国家安全、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生活都有重要作用。眼下,中国电信5G+北斗创新融合应用已经初具规模,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未来进一步拓展应用、壮大生态将是第一要务。 在生态合作方面,2024数字科技生态大会上,中国电信正式启动北斗短报文终端伙伴合作计划,吸引了华为、小米、荣耀、oppo、vivo、中兴、海格通信、海聊卫通等一众终端及产业链上下游头部企业踊跃加入。众企合力共同推动北斗短报文技术在消费电子终端的普及应用。 今年9月中国电信北斗技术创新中心株洲分中心的揭牌仪式在株洲北斗时空信息研究院隆重举行。这一举措是中国电信完善北斗创新体系、拓展区域合作的重要一步。中国电信将结合株洲“制造名城”的建设以及“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创建的双重目标,并将“北斗+5G”技术融合作为主要驱动力,联动政府和产业链企业,全力推进室内外高精度定位、车路云一体化、低空经济监管和服务平台等重点项目的落地。 此前,中国电信已在武汉设立北斗技术创新中心,聚焦北斗领域技术研发,推动北斗产业规模化发展。凭借其强大的研发实力与资源整合能力,在通信导航遥感一体化、高精度定位授时服务等关键领域深耕细作,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 眼下,通过技术融合和生态共建,中国电信正将北斗能力与自身云网优势深度结合,催生出“北斗+低空经济”“北斗+智慧农业”等多元应用场景。在技术创新的持续驱动下,中国电信正以全产业链参与的姿态,推动北斗从行业应用向大众服务延伸,为北斗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陈晓晟) |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106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