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万唤的保险资金购汇境外投资终于开闸。11月6日,中国平安(601318.SH)和华泰财险率先拿到资金“出海”资格,首批获准以自有外汇或者购汇方式投资香港的H股和红筹股。 “产品会在细则出台后出来,目前细则正在部门间协商,具体时间也没定。”11月7日,保监会资金运用处一人士告诉记者。 没有操作细则“保驾护航”、此前银行系QDII(合格的境外投资者)和基金系QDII出师不利以及近日港股急跌……此时获批的保险QDII显得格外小心翼翼,似乎有些生不逢时。 尚待操作细则 记者了解到,自7月《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出台后,包括中国人寿(601628.SH)、中国平安、新华人寿、太平保险和华泰财险等保险公司纷纷上报了产品初步方案。此次获批的保险QDII投资上限均为公司上年末总资产的5%,按2006年年报计算,中国平安上年末总资产达4417.91亿元,那么投资上限为220亿元左右;华泰财险投资上限也在9.6亿元左右。 记者从多位人士处了解到,由于早前保监会已经下发《保险外汇资金境外投资实施细则》,保险QDII的实施细则需要重新确定的内容不会太多。包括投资股票比例、投资范围的规定等,保监会也多次征求了意见。因此业界普遍认为,监管层是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 但由于目前投资实施细则还没有出台,记者采访的多位人士均表示,具体QDII产品面市不会太快。不过QDII产品已经大概确定两个方向:一种是申报全新投连险或分红型产品的投资账户,该账户可以全球配置;另一种是在现有险种中增设新的可投资港股的账户。 “我们正在申报的QDII产品比较倾向第一种,即申报全新的投资账户。”上海一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蹲示硗嘎丁<钦吡私獾剑壳岸嗍O展厩阆蛏瓯ㄈ碌牟罚渲谢┎葡赵谥耙丫⑿辛硕喔隼聿菩偷募也葡眨舜我渤醪饺范ㄊ峭瞥鲆桓鲂碌募也葡铡? “是否在时间上有延迟目前还难讲。这是一个产品创新,对投保人和保险公司都有好处。”中德安联的一位高层告诉记者,目前多数公司已经提前拿到了外管局的购汇额度,这会缩短等待时间。 根据外管局相关披露,截至9月末,已经有14家保险公司共获得了65.7亿美元的购汇额度。 虽然完全意义上的保险QDII产品面世还需要等一段时间,不过一项准QDII产品却让一些中小保险公司能够分享境外投资的成果。事实上,中小保险公司如生命人寿已经高调宣布获批以自有外汇委托投资香港H股及红筹股。 保险业内人士表示,虽然生命人寿之前获批了委托境外投资的资格,但仅限于自有外汇形式,不涉及外币兑换,因此还不能算是完全意义上的保险QDII。不过,通过投资QDII 基金,也比现有的投资组合有了进步,可以间接分享全球市场的估值优势。生命人寿这类产品的设计类似于外资银行推出的QDII产品,即不直接投资于境外市场,而是挂钩于投资境外市场的基金上。 对现有险种有冲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