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消费网

保险国际化保监发信号险资出海继续放宽

来源:华夏时报 作者:张 云人气:300次 发布时间:2008-01-28 00:00:00    分享到:
一边流动性过剩,一边次级债波涛汹涌,当保险大佬们握着海量资金为投向哪一方黄金宝地发愁时,小区门口卖香辣小龙虾的个体户也买了手提电脑准备炒股了。这时候保监会发出积极信号,提高海外资金投资比例,于是,2007年末吹响的险资出海号又发出新的声音。

  一周前,在保监会召集各家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在广西召开“2008年第一季度保险资产管理联席会议(暨保险资产管理投资策略研讨会)”,保监会发出积极信号,将再次提高保险资金海外投资额度,投资地域范围今后也将不仅限于香港市场,所有发达市场都有机会,如韩国等。

  虽然是积极信号,但市场仿佛并不领情,因为目前股市一片跌跌不止之势,1月21日,中国平安募集1600亿资金或出海投资的消息导致中国平安首次跌停,1月22日,国内三大保险股更是成了重灾区,平安人寿跌停,太保也嗖嗖地滑到跌停门前。

  1月13日,中国保监会资金运用监管部主任孙建勇在“2008上海资金与资产管理中心建设论坛”上表示,未来保险业的发展战略意向要逐步从固定投资、权益投资向产权股权转变——要扩大基础设施的投资,扩大企业股权,做一些长期、稳定的投资保持可持续性,同时利用好机会拓展国际市场。

  而次贷危机在一定程度上为行业带来了机遇,保险业可以投资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市场的并购投资活动。

  “今年我们积极推动保险公司参与金融机构的股权投资,参与大型企业股权投资,参与基础设施产业债权投资,同时实现国家战略目标。”孙建勇表示。

  但是目前全球股市一片震荡,刚刚收购富通的平安集团在浮亏1.2亿的情况下,保监会释放出如此积极信号是否会有好心办坏事之嫌?

  对此,东方证券保险行业资深分析师王小罡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保监会思路很清晰,2003年QFII大举抄了A股市场的底,2008年到了我们出海的时候了。

  虽然目前还有很多风险,但寻求目标、董事会决定、资金出海至少要经历几个月的时间,保监会提出此种想法,可以让有条件的保险公司及时准备,以免错过这个捡便宜货的机会。王小罡表示,现在保险资金走向海外不仅可以抑制国内资产泡沫化问题,从长远来看也是符合保险业国际化思路的。

  从2001年起,外国保险公司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截至目前,全国共有保险公司107家,外资保险公司已经达到45家,占42%。现在名列前10名的保险公司例如平安、太平洋、新华、泰康、华泰等均有外资参股,分享着我国保险业高速发展的成果,但我国保险企业走出去的很少。

  1月15日,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魏迎宁在“亚洲新兴市场面临的挑战”高层论坛上表示,据初步估计,截至2007年底,中国保险业总资产已达3万亿元人民币。而2007年总投资收益率达10.9%,实现利润360亿元。这充分展现了我国保险资产管理在投资方面应对市场的能力。

  但是,尽管保险公司对于海外赚钱的心情很迫切,但是到目前为止,除了中国平安充当了唯一的急先锋,其他保险公司还是静待港中,观察风向。

责任编辑:陈祺曌
首页 | 版权声明 |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公共服务 | 衣食住行 | 日常消费 | 图片 | 视频 | 区域

Copyright © 2020-2029 福建新消费 福建消费网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福建联合信实律师事务所 邱兴亮律师
闽ICP备20009188号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1063号